版權聲明: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觀點,作為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部分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如果網(wǎng)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處理!轉(zhuǎn)載本站內(nèi)容,請注明轉(zhuǎn)載網(wǎng)址、作者和出處,避免無謂的侵權糾紛。
作者:佚名 來源于:家長學院
鍛煉大腦的第三大法 有氧運動
充分的運動強化大腦的每個部位及其所連接的身體器官。一個人如果正當十八九歲,運動就可以延年益壽。要運動多少呢?一般來說,愈激烈愈好。舉例來說,跑步比走路好,走路比伸展好,但重要的是必須找出讓自己感覺最舒服的“正確”運動量。能做什么樣的運動要根據(jù)個人的健康條件,因此,要制訂一個計劃,雖然麻煩,但很重要。
運動甚至也可以看做是靜觀,因為運動使人充分專注并用心協(xié)調(diào)身體的動作與呼吸。研究顯示,運動帶來放松與靈性上的安適。
有力的伸展,如瑜伽,對身體與大腦同樣有益。和其他形式的靜觀修行一樣,瑜伽也能增強認知,在最近對八百一十三項靜觀研究所做的分析中,研究人員指出,瑜伽的好處和運動相似,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有助于糖尿病癥狀的控制,減輕更年期癥狀,消除慢性背痛,避免偏頭痛的發(fā)作。
在2007年所做的一項研究中,波士頓大學醫(y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在做完一套六十分鐘的瑜伽之后,神經(jīng)傳導物質(zhì) -氨基丁酸增加。憂郁癥與焦慮癥患者的 -氨基丁酸分泌普遍偏低,瑜伽其實是改善心理狀態(tài)的良方,據(jù)發(fā)現(xiàn)甚至可以減輕精神分裂癥的癥狀。研究也顯示,幾個星期的瑜伽訓練就可強化兒童與成人多方面的認知技能。
所有形式的運動都可以強化神經(jīng)的性能,重建因大腦病變或中風而受損傷的回路。運動改善認知與學業(yè)表現(xiàn),修復神經(jīng)所受的損傷并保護神經(jīng)免受壓力的傷害,強化大腦重塑能力,增強免疫系統(tǒng),減少焦慮,用在臨床憂郁癥的治療上,其效果不亞于抗憂郁劑。事實上,對年紀較大的病人來說,運動的效果相當于十二個療程的精神動力取向心理治療(psychodynamic psychotherapy),可以減少因老化所造成的大腦組織損耗,免于阿茲海默癥,并減少慢性疾病的患病風險。
只要每兩天做一次心肺鍛煉,一次四十分鐘,就足夠維持大腦的健康,而綜合的策略永遠都比較有效,因此何不將上述方法結合成一種有益于心血管健康的靜觀修行呢?以瑜伽伸展與打哈欠熱身,然后穿上跑鞋,面帶微笑。此外,在強化肌肉、骨骼、心臟與大腦時,可以觀想神以展開內(nèi)心的平靜,同時追求一個自己想要在人生中完成的靈性或個人目標。集合一小群在靈性上用功的朋友,和自己的宗教團體一同跑信仰的馬拉松。可以做一個強化心肺運動的基督徒,可以為伊斯蘭教鍛煉神經(jīng),為猶太教慢跑,為佛教騎單車。多吃蔬菜,健康一如印度教徒。還有別忘了打哈欠,打開自己的心智,走自己靈性與世俗的道路。
若有人覺得這未免太離譜,那就聽聽一個在馬利蘭州巴爾的摩,由十九家教會所做的實驗。五百二十六位浸信會、圣功會、天主教與衛(wèi)理公會非裔美國女性信徒,花了一年時間,將靈性與運動合而為一。她們把福音音樂與有氧運動結合,在跳增強心肺功能的舞蹈時唱宗教圣歌,研習鼓勵身體運動與健康飲食的經(jīng)文。所有參與者在熱量與血壓、體香與鈉攝取量方面都獲得了顯著改善。教會的參與對計劃的成功有極大的幫助 再次顯示了,在培養(yǎng)身心健康上,宗教團體大有發(fā)揮空間。
鍛煉大腦的第二大方法 對話
語言的演化與人類大腦的演化交互作用,正因如此,才使我們在身心技巧上得以勝過其他哺乳類與靈長類動物。此外,如果我們不鍛煉自己的語言技巧,一部分大腦也就無法和其他神經(jīng)結構建立有效的聯(lián)結。說到對話,就少不了社會互動,社會性的聯(lián)系愈頻繁,認知能力就愈不容易衰退。事實上,任何形式的孤立都會損及大腦的重要機制,導致攻擊性、沮喪及各種神經(jīng)或精神方面的障礙。人與人之間沒有對話,便不可能有合作;沒有合作,人類的行為便急速惡化成為沖突。交談可以解決也可以制造阻礙,為達到并維持世界和平,對話其實是比較文明的解決之道。
但千萬別只是聊天氣或言不及義。這一類的對話跟獨白沒兩樣,不太用得上大腦。不妨聊聊人類和諧與世界和平等抽象理念,要求談話者思考演化與宇宙起源等問題,談23世紀會是什么模樣,當然也可以談神或上帝,只不過千萬別陷入意氣用事的對話中。前一章已講過,惡言相向是非常不利于大腦的。
在許多世界沖突中,宗教都是核心問題,因此,我們非常需要用同理心溝通,以消弭靈性的差異。遺憾的是,無論是在學校中還是在宗教團體中,溝通技巧的教導都不受重視。要處理這個問題,我們需要采取靜觀修行的原理,并以此創(chuàng)造特別的對話方式,可以用于任何對象,包括伴侶、兒女、朋友、同事,甚至完全陌生的人,這在第十章將予以詳述。現(xiàn)在看看維持大腦健康最關鍵的因素。
鍛煉大腦的第一大法 信心
在身、心、靈的健康上,不論我們選擇什么,都永遠無法確知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信念是否絕對正確。對于世界,我們所積累的經(jīng)驗和發(fā)展出的認識,總還是有某種程度的不確定。在醫(yī)學與科學上如此,在宗教信仰上也是如此。
盡管如此,我們必須相信自己的信念,因為這關系到信心的問題。但太多事情我們無法百分之百確定,甚至只要一想到這一點就不免憂心。舉例來說,即使碰到像顏色這樣分明的事物,我們都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為什么呢?因為這世界上并不真的存在顏色。光波倒是存在的,但我們完全看不見。而我們之所以知道光波的存在,是通過儀器與支撐實驗的數(shù)學公式。因此,顏色是想象力的產(chǎn)物,是我們對世界的知覺。
對于神,也可作如是觀。當別人在思考神的時候,可以勘測或掃描他們的大腦,但這只會讓我們多一些對大腦的了解而非對宇宙本質(zhì)的了解。
你若是傾向于接受靈性,就得有信心。有的人并不相信這一領域,他們做決定或思考問題時有不同的標準,但碰到一無所知的人生面向時,免不了要依賴直覺與信念。任何人都不可能確信自己做的決定是“正確的”,特別是在處理抽象概念諸如正義、公平或道德理想時。如果我們對自己的決定沒有信心,就會溺陷于懷疑之中。而說到懷疑,至少和大腦扯上關系時,那可是不利于生存的狀態(tài)。
信心就是以希望、樂觀與相信的態(tài)度面對一個等待著我們的未來。信心也可以是一種相信自己所見所聽為真的力量。囚禁在納粹集中營內(nèi),直至二次大戰(zhàn)結束始獲自由的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Victor Frankl)就說,在那種絕境之中,唯一使存活者得以活下去的就是信心。如果對未來失去了信心,囚犯也就完了,因為生存意志已經(jīng)成為難以復燃的死灰。
同樣的,馬克與我都相信,對許多人來說,對神失去了信心,是極為沉重的苦痛。顯然這種情形就發(fā)生在許多猶太人身上,他們雖然從大屠殺中虎口余生,但背負著難以承受的疑問:“神啊,禰怎么會容許這樣的慘劇發(fā)生?”許多人因而不再信神,但仍然對人性、對猶太人的文化遺產(chǎn)抱持信心。更重要的是,不少人甚至為其他人的宗教權利與公民權利奮起而戰(zhàn)。
對我來說,神是真是幻并不重要,因為,神所象征的是我們都可以成道,也是一個為全世界千千萬萬人帶來希望的理想,對那些別無可退只有求助于宗教的人來說尤其如此。相信一個十全十美的未來或許只是一種安慰劑,但不要忘了,對多數(shù)生理與心理疾病來說,安慰劑平均具有百分之三十的療效。甚至于某些根本就是迷信的觀念,在用來應付致命疾病時,照樣可以顯著增強身體的免疫系統(tǒng)。
最近,國家衛(wèi)生研究院的一個團隊發(fā)現(xiàn),就神經(jīng)的作用來說,在維持動力與良好心態(tài)上,“適度樂觀的幻想”極為關鍵。他們又發(fā)現(xiàn),高度樂觀的人,前扣帶的某一部分活性高于其他人。正如之前幾章所提到的,在控制焦慮、沮喪與憤怒以及培養(yǎng)社群意識與慈悲心上,前扣帶這個會受到觀想刺激的部位扮演著極為關鍵的角色。
甚至連梅約醫(yī)療中心(Mayo Clinic)的醫(yī)療研究人員都強調(diào)樂觀對維持最佳健康狀態(tài)的重要性。他們發(fā)現(xiàn),正面思考降低壓力、增加對一般感冒的抵抗力、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有助于緩和呼吸疾病患者的呼吸,并改善處理困難的技巧。身體因壓力而釋放可體松,但樂觀的心態(tài)卻可以對其進行抑制,許多其他研究也顯示,在處理各種身體的疾病上,樂觀可以改善其應對方式。在杜克大學一項長達四十年的隨訪中,相較于心態(tài)悲觀者,樂觀主義者壽命較長。至于在維持心理健康上,樂觀所扮演的角色尤其重要,賓州大學甚至有一個研究所 正向心理學中心(Positive Psychology Center) 在馬丁?賽里格曼(Martin Seligman)的領導下專門從事這方面的研究。
維持健康的大腦,信心固然重要,但若將運動與交誼排除,那也只會毀了健康。因此,依我之見,三者都應善加培養(yǎng)。生活中如果你把宗教排在前面,那么我建議把靜觀包括在內(nèi),因為這能使靈性價值因神經(jīng)的作用而具有真實感,靜觀可以說是最佳法門。至于不重視宗教信仰的人,以希望、樂觀與正面的態(tài)度展望觀想也具有相同的神經(jīng)效益 ()。最可貴的是,觀想可以清除我們追求新目標、新理想時所懷的疑慮。換句話說,觀想可以強化我們對自己、對人以及對神的信念。
上一篇: 成長型思維
下一篇: 什么是亞學習狀態(tài)
標簽: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觀點,作為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部分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如果網(wǎng)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處理!轉(zhuǎn)載本站內(nèi)容,請注明轉(zhuǎn)載網(wǎng)址、作者和出處,避免無謂的侵權糾紛。
Copyright © 2008 www.nanjingbohai.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 家長學院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