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系主任
現如今,最大的熱點當屬微課程了。不論教育行政部門,還是有關高校,均將目光投到了微課程方面。近日,筆者在山東、深圳、浙江等地培訓期間,與當地教師深入探討了微課程。
什么是微課程?
什么叫微課程?網絡上對微課程這一概念有很多個定義。但是總體來看,微課程就是要把老師的課程用數字化手段處理,數字化的最大好處是可以替代老師上課,同學們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可以反復來看。微課程要做的事情,不是把文字教材有聲化,如果只是有聲化就根本不需要人來讀,因為電腦可以直接讀出來。因為人具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隱性知識是計算機語音翻譯不能做到的事,那微課程就是把老師的講解、對課程的理解記錄下來。
微課程應該記錄什么呢?第一點是記錄教師個體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第二點記錄的是教師幫助學生認知的教育策略、教學方法和他與學生的情感活動。
我認為,微課程應該歸納為三大類:第一大類是李玉平老師的微課程,第二大類是佛山的微課程,第三大類是可汗的微課程。為什么這樣分類呢?
按照三者內容來分,李玉平的微課程是課程教學的“三小”研究(關注小現象、開發(fā)小策略、積累小故事),他做成了一種PPT數字故事用于教學活動,所有的教學情景就是教學的反思、總結,其理念就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這種發(fā)展確實是很受老師歡迎,在全國很多的省市,都在學習這種方式。
佛山微課程最近舉行了一個比賽,獲獎的一等獎作品,其最開始的時候大部分都是課程的實錄,然后課程實錄截取三五分鐘的一個片段,現在隨著可汗學院觀念的普及,佛山微課程也出現一部分像可汗這樣的學校,但是它的主體還是以課程實錄為主的。
國外的腦科學研究發(fā)現,學生在開始上課的時候注意力高,10分鐘以后降下來了,如果老師不改變方法和內容,那么大家注意力一直會很低,然后到了下課的時候就興奮,不知道大家是否同意。
什么不是微課程?
1.輔助教師講課的多媒體課件
有很多老師把自己的微課程做成了一個輔助教學的多媒體課件,這個叫CAI課件,它是以教師為中心的講授性的助手,幫助老師把講課的內容呈現在屏幕上。為什么很多老師把微課程做成了過去講課的課件呢?學校培訓老師做課件,時間長了大家“中毒”太深,所以一做就做出課件,他們沒想到微課程和課件是兩碼事情,微課程是學生自助學習看的,課件是幫助老師講課的,它是以教師為中心或以學生為中心,是完全不同的,大家要意識到微課程的學習是一次教育觀念根本性、顛覆性的變化,很多老師還需要有觀念更新的過程。
2.課堂教學實錄的視頻切片
這個原因也跟過去一樣,過去搞了太多的視頻錄像,所以大家養(yǎng)成思維定式,一說做一個課堂錄像,就剪一段,這個不是微課程。還有就是國家精品課程,我們把它稱為優(yōu)秀課程現場的數字化搬家,搬到網上,它不是微課程。因為微課程不等于課堂過程中的一小段切片,微課程不等于完整課程的局部課程,它本身是一個完整的教學設計。
微課程設計與編教材有何區(qū)別?
1.微課程更有故事感
首先對比下,紙質教材和微課程的區(qū)別,紙質教材是一個嚴謹的知識體系,它客觀介紹學科知識,故事感不強,那時候我在出版社講微課堂的時候,出版社的編輯告訴我:“編教材的時候,要記得三審,而且要嚴格編審制度,你編輯的課程里帶有情感的話全部刪掉,不能夠留的。”
2.微課程需要靈活的教學策略
紙質教材是通過國家統(tǒng)一課標,使用學術性語言來描述課間知識的,而微課程可以用更加靈活的教學策略,更加豐富多樣的方式,有針對性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思考。另外,紙質教材是全體學生用同一個版本,同樣的教學,而微課程可以針對班上的學生,可以采用更加靈活的、個性化的施教方法。因為有些老師,他知道學生喜歡什么,他知道學生哪些地方不足,他知道怎樣講別人才容易明白。
3.微課程可以互動,是集體的智慧
紙質教材是單一的紙質載體。而微課程可以用多媒體技術,用移動技術,可以有聲音動畫和視頻,形成互動,這一點是紙質教材永遠做不到的。因為它受到載體的限制。再看作者群,現在的紙質教材來源是作者或出版社的編輯,是少數群體的智慧。但是微課程不一樣,全中國每一個老師都可以發(fā)揮自己的魅力。
怎么設計微課程?
微課程和紙質教材之間,不是排斥的關系,而是互補的關系,各有各的用處。它們結合在一起,我認為才是一個全方位的,更加適合學生學習的個性化的教材。我們來分析一下設計微課程程序的三大要素。
首先是選題。選重點、難點和易錯點。如果剛開始做微課程的時候,我建議從易錯點開始。因為它立竿見影來得快,可以提高學生的中考、高考成績,一用就行。
其次是設計。設計是什么?就是報告內容結構。但是我特別要強調創(chuàng)意,回顧了三五分鐘講一個點,創(chuàng)意視頻,如果照本宣科念,學生不喜歡。
再其次是制作。制作主要是在技術上學生能看清楚。目前在我們組織的教學里面,首先是用手機和平板的攝像,老師在備課稿紙上寫,然后錄下來就可以了。
如何把握微課程的發(fā)展趨勢
1.內容為王,輔以好的形式
微課程下一步怎么發(fā)展?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就是微課程的內容的發(fā)展和形式的發(fā)展,要注意內容是核心,內容是主體。千萬不要去追求那種漂亮的或者說是有創(chuàng)意的形式,而忽略了內容。但是,妥當的形式可以提高內容的表達的效果。再下一個是創(chuàng)意和簡易。微課程最好是簡明的,越簡單越好。這個基礎上有新的創(chuàng)意則會使課程顯得更妙。創(chuàng)意和簡明是一對,內容和形式是一對,要把這幾對矛盾處理好。
2.系列化發(fā)展
無論是出版社、公司還是學校,那么你會這樣考慮:微課程將會向著系列化,與教材配套方面發(fā)展。
現在很多老師剛開始學習微課程的時候,只是一個零散的、單獨的,或者說只是為參加他們的評比做的。倘若要深入到教學活動當中,“微課程”就應該是系統(tǒng)化的、配套的。
3.增強浮動性
打個比方來說,可以在微課程中加入學生自成參數,讓學生可以按照設計,去調控微課程的發(fā)展,在其中增加一些必要的交互式練習。
4.增加微課程的知識管理系統(tǒng)
打個比方來說,讓學生可以在上面旁批、做筆記和共享。添加一個學習分析系統(tǒng),老師可以通過它了解學生狀況。
5.創(chuàng)新和選題的引領發(fā)展
整個微課程的發(fā)展,應該是創(chuàng)新和選題的引領發(fā)展,關鍵是創(chuàng)意。既可以是出版社做“微課程”,又可以是教師自己做,兩者皆有利亦有弊端。由于教師自身的閱歷、時間的限制,并不能大規(guī)模地完成“微課程”。
版權聲明: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觀點,作為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果網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處理!轉載本站內容,請注明轉載網址、作者和出處,避免無謂的侵權糾紛。
上一篇:科學布置作業(yè)
下一篇: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
相關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