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老師、家長都在熱議該不該把戒尺還給老師?老師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采用體罰這種方式可不可取?
首先,我們應該明白一點,打罵學生毫無疑問是簡單粗暴的糟糕教育方式,是要絕對禁止的;但同時單純講道理這種說教式的教育方式,其實效果也并不理想。
舉個簡單的例子,兩個學生打架了。老師把兩個學生叫到辦公室,通過講道理,再狠狠的批評一頓。那有效果嗎?當然有,但一定不理想,過一段時間學生該打架還繼續(xù)打架。其實打架了,兩個同學肯定都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被老師批評過了,學生也就覺得這個事情已經(jīng)完結(jié)了,對學生并沒有太大的教育意義。
如果老師把這兩個學生叫到辦公室,既不批評,也不教育。而是讓兩個學生自己思考,錯在哪?以后碰到同類的問題,應該怎么樣去解決比較好?讓兩個人互相深入交流討論,甚至可以開個班會來集體討論。同時鼓勵學生為對方清洗因打架弄臟的衣服,陪對方去醫(yī)務室做簡單的處理等。通過這樣的方式,雙方不僅會深刻的思考,而且通過交流互動,雙方可能還會不打不相識,成為很好的朋友。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孩子的責任感,即為自己所做的錯事承擔責任和后果,而不是讓家長來收拾爛攤子。這樣的教育才是積極的、有效的,這就是思辨式的教育方式。
可見,不打不罵孩子,也可以對孩子進行很好地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教,讓孩子自己反思自己的行為,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所以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應該學習教育的智慧,才能夠引導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所以,對于該不該把戒尺還給老師,允不允許老師采用體罰的方式。個人的建議是可以把戒尺還給老師,也可以允許教師偶爾采用體罰的方式來教育孩子。但一定要把握好度,不能讓戒尺和體罰成為教育的主流方式,至多只能是個小配角。即使把戒尺還給老師,我也希望老師不要使用,而是變成懸在頑劣學生頭上的一柄利劍,起威懾作用足矣。其實多數(shù)家長還是能理解老師偶爾采用體罰的方式來懲戒一下太過頑劣的孩子的,他們反感的是把體罰變成常態(tài),變成老師管理學生的主要粗暴手段。
所以,作為教師還是應該多學習使用一些更文明、更智慧的教育方式,而不是過度依賴體罰這類粗暴式教育方式。一個智慧的老師,即使主管部門規(guī)定不允許使用體罰的手段對學生進行管教,也依然會用很多好的方法教育好學生的。(學習力教育中心 余建祥)
作者簡介:余建祥,著名學習力教育專家、家庭教育頂層設計專家。
版權(quán)聲明: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觀點,作為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部分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如果網(wǎng)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處理!轉(zhuǎn)載本站內(nèi)容,請注明轉(zhuǎn)載網(wǎng)址、作者和出處,避免無謂的侵權(quán)糾紛。
上一篇:余建祥:教育結(jié)果的延后性帶來的普遍教育問題
下一篇:余建祥:家長為什么會成為弱勢群體
相關(guān)推薦
- 教育內(nèi)卷化帶給我們的教育思考:如何走出寒門難出貴子的困境
- 許可馨事件帶給我們的教育思考:我們需要怎樣的愛國主義教育
- 余建祥:疫情下教育培訓行業(yè)如何走出困境
- 余建祥:新冠疫情全球快速蔓延帶給我們的教育深度思考
- 余建祥:教育中的“荷蘭病”對教育格局的巨大影響
- 教育思考: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執(zhí)念還是偉大?
- 余建祥:學前教育不僅需要本土情懷,還需要有前瞻意識
- 12歲少年持刀弒母帶給我們的教育反思:嚴重滯后的現(xiàn)代家庭教育水平,制約了孩子的成長和未來
- 教育思考:嚴控書面作業(yè)總量,能否解決教育頑疾
- 余建祥:真正認識素質(zhì)教育,走出多數(shù)人的認知誤區(qū)
- 余建祥:把戒尺還給老師,是教育的倒退,還是返歸教育的本真?
- 隔代教育思考:誰說孩子不能讓奶奶帶,4歲萌娃熟讀《千家詩》,識字3000+
- 余建祥:家長為什么會成為弱勢群體
- 余建祥:思辨教育之該不該把戒尺還給老師?
- 余建祥:教育結(jié)果的延后性帶來的普遍教育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