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_制服丝袜中文字幕在线_高清无码中文字幕影片_亚洲综合欧美在线一区在线播放_国产精品中文久久久久久久_四虎影免看黄_97影院午夜伦不卡_久久精品国产乱子伦_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_欲色欲色天天天WWW

教育思考
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觀察 > 教育思考

余建祥:把戒尺還給老師,是教育的倒退,還是返歸教育的本真?


作者:余建祥       來源于:家長學院

  “把戒尺還給老師”是很多家長和教育工作者的呼聲,那么這是教育的倒退,還是返歸教育的本真呢?

  自從教育部下發(fā)了嚴禁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的規(guī)定之后,體罰學生就成了教師的一條高壓線。從政策本身來說是一條好政策,提倡正面教育,避免體罰學生造成的師生對立情緒,避免對學生造成肢體損傷,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但這條規(guī)定如果從中國的實際國情出發(fā),就顯得有點不合時宜了。

  一是中國家庭教育整體水平偏低。到目前為止,都沒有形成最基本的家庭教育體系。跟西方發(fā)達國家相比,我們的家庭教育體系實在是太微不足道了。西方發(fā)達國家自從1966年科爾曼報告之后,就開始重視起家庭教育體系的構建,并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家庭教育體系。家庭教育水平的整體偏低,就造成了孩子的很多家庭教育功能需要學校來承擔和彌補,比如對孩子的基本懲戒。所以這也是為什么嚴禁體罰學生以后,很多學校變得更糟糕的重要原因。

  二是懲戒也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犯了過錯就應該接受相應的后果,這是最基本的常識。所以,做為老師,應該持有懲戒權。我們要做的不是剝奪老師的懲戒權,而是規(guī)范好老師使用懲戒權,不要讓權力失衡,從而造成濫用權力。比如,老師行使懲戒權的時候最好有第二位老師在場,避免老師在憤怒和情緒失控的狀態(tài)下過度使用懲戒權。當初教育部出臺這項規(guī)定,正是因為有少數(shù)老師過度使用懲戒權,對學生的身心造成了巨大負面影響,成為惡性教育事件的背景下出臺的。任何事物都是過猶不及,過度地濫用權力和禁止使用合理的懲戒權,都是不足取的。

  “班主任老師雙手捧著一把戒尺,緩緩走進教室,全班學生見到戒尺后集體起立,自覺向這把戒尺行拱手禮。緊接著,戒尺‘入座'講臺,班主任也向這把戒尺鞠躬行禮”。這是發(fā)生在四川省達州市大竹縣第二小學校五年級一個班級的一幕。

  3月13日,達州市大竹縣第二小學校啟動了“戒尺進入課堂”活動,全校36個班級每個班都配備了一把“戒尺”。

  “戒尺”者,“戒”,警戒,懲戒;“尺”,尺度,標尺,標準。這些正是我們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所必需的,所謂的沒有規(guī)矩,難成方圓。不少偉大的人物都嘗到過戒尺的滋味。魯迅的啟蒙老師壽鏡吾老先生是一個博學而又極為嚴厲的人,在他的三味書屋里,有戒尺,還有罰跪的規(guī)則,但是都不常用。

  少年鄒韜奮在父親面前背“孟子見梁惠王”,桌上放著一根兩指闊的竹板,一想不起來就要挨一下打,半本書背下來,“右手掌被打得發(fā)腫,有半寸高,偷向燈光中一照,通亮,好像滿肚子裝著已成熟的絲的蠶身一樣”,陪在一旁的母親還要哭著說“打得好”。

  但是,當我們的教育只能靠“打”來前行的時候,不得不說這是一種教育的悲哀。一個教師的威信絕不是“打”出來的。“打”或許是一種方法,但一定不是最好的方法。

  美國人蘭妮·麥克穆林寫的一篇題為《體罰》的回憶文章,文中的那位弗洛斯特女士自有她的絕招——讓犯錯誤的“我們”閉上眼睛,然后用“那塊著名的松木板子”狠狠地抽打坐椅的墊子。“我們實在受不了朋友受罰的痛苦,就都主動請求老師別打了”。這一次的“體罰”,雖無肌膚之痛,卻記憶至深。

  從孩子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來看,孩子犯錯誤還是不宜“打”。“打”是為了教育,是為了讓孩子知錯、改錯。孩子都有自己的自尊,他們犯了錯誤,有時候心里很后悔、很害怕,就怕別人知道。這時候如果迎頭受到呵斥、責打,那本來就很脆弱的心,怎么承受得了呢?就那么簡單粗暴的一“打”,非常容易挫傷孩子的自尊和學習熱情,還會形成一種逆反心理——“錯了,不就是挨一次打嗎?”,無所謂了,也就“破罐子破摔”了。這樣的結局恐怕不是我們當初“打”的目的吧?

  所以,戒尺不是一個壞東西,就看我們怎么來使用。恰到好處的“打”,有時候也以打去邪氣,打去傲氣,打出志氣,打出勇氣。但是如果你把學生當出氣筒,那你只能打出晦氣。所以真正能運用好“戒尺”,也算是匠心獨到,具備極高的教育水平了。而如果當我們只有依靠戒尺來教育的時候,只能說是我們教育的一大悲哀了。

  作為一位合格的老師,心中不能沒有一把“戒尺”:“戒”濫用懲戒權力,有一把科學的教育“尺”度,惟此,方可稱之為師。(學習力教育中心 余建祥)




上一篇余建祥:真正認識素質教育,走出多數(shù)人的認知誤區(qū)

下一篇隔代教育思考:誰說孩子不能讓奶奶帶,4歲萌娃熟讀《千家詩》,識字3000+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觀點,作為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部分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如果網(wǎng)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處理!轉載本站內容,請注明轉載網(wǎng)址、作者和出處,避免無謂的侵權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