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義:
色彩是繪畫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各種物體不同程度地吸收和反射光量,作用于人的眼睛所顯現(xiàn)出的一種復雜現(xiàn)象。
由于物體質地不同,和對各種色光的吸收和反射的程度不同,使世間萬物形成千變萬化的色彩。自然界中的顏色可以分為無彩色和彩色兩大類。無彩色指黑色、白色和各種深淺不一的灰色,而其他所有顏色均屬于無彩色。
2、色彩的三大要素 色相,我們最常見的色譜“虹”就是把顏色按照“ 紅 橙 黃 綠 青 藍 紫 ”依次過渡漸變,色相兩端分別是暖色、冷色中間為中間色或中型色。
2、明度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深淺程度。主要包括兩層含義:第一,明度是指各種純正的色彩相互比較產(chǎn)生的明暗差別。在紅橙黃綠青藍紫這七種純正的光譜色中,黃色明度最高,顯得最亮。橙綠次之,紅青又次之,紫色明度最低,顯得最暗。第二,某一種色彩的物體受到強弱不同的光線照射,其本身產(chǎn)生了明暗變化,也表現(xiàn)出明度的不同。比如一顆綠樹,受到陽光直接照射的亮面成為較明快的淺綠,未被直接照射的陰影面成為較深暗的綠色,這兩種綠色的明度就有所不同。這就是同一種色彩因受光情況不同而產(chǎn)生的明度上的變化。因此,也可以說當一種色彩受強光照射時,它的色彩變淡,明度提高;當一種色彩受光很少,處在陰影中的時候,它的色彩變深,明度降低。
3、飽和度飽和度是指色彩的純度。如果一種顏色摻雜了別的顏色,其飽和度會降低。飽和度越高,色彩越濃,越能發(fā)揮其色彩固有的特性。比如紅與綠放在一起,往往有一種突出的對比效果,但是只有當紅與綠都呈現(xiàn)飽和狀態(tài)時對比才最強烈。如果兩者飽和度降低,紅色變成淺紅或暗紅,綠色變成淺綠或深綠,相互對比的效果就會減弱。
飽和度與明度不能混為一談。明度高的色彩,飽和度不一定高。比如淺黃明度較高,但是飽和度不如純黃色。明度降低的色彩,飽和度并不提高。比如紅色加黑變成暗紅,它的飽和度也會變低。在攝影中,顏色受到強光的照射,明度提高,但飽和度降低;顏色受光不足或處在陰影中,它的明度降低,飽和度也降低。
1、點 線 面,組成了豐富的形象世界,是一切造型的基本條件。
2、外界的物體,透過瞳孔投射在眼睛的視網(wǎng)膜上就會變得近大遠小。
3、年畫是中國民間最普及的藝術品之一。
4、黃色很明亮,藍色暗得多,各種色彩明亮的程度叫做色彩的明度。
5、色調指:彩色畫面上色與色之間的整體關系,構成色彩的調子,其中主要的色相為主調。各種色彩明亮的程度叫做色彩的明度。純度就是色彩純凈的程度。
紅、橙、黃是暖色,曖色是指給人溫暖感覺的色彩。藍、綠、紫是冷色,冷色是指給人涼冷感覺的色彩。
6、制作紙工作品常用到:剪、折、切割、粘、彎曲、插接等加工制作方法。
7、美術課可以分成(繪畫課、手工課、欣賞課),手工課常運用(剪、刻、挖、粘、接)等方法。
8、常用的幾種剪紙的方法有陰剪、陽剪、綜合法。剪彩紙的特點是(形式多樣、質樸簡潔、內容豐富、富有極強的裝飾性。)其步驟是(起稿、固定畫稿、刻鉆剪、裱貼)
9、三原色是指(紅、黃、藍)。三間色是指橙、綠、紫)。
10、橙色是由(紅)和(黃)組成,綠色是由(黃)和(藍)組成,紫色是由(紅)(藍)組成。
11、任何物體都可以用(立方體、圓柱體、圓錐體、球體)四類基本形體去概括。
12、剪紙通常可以分為:窗花和鞋花兩類。我國剪紙有南、北之分,南方細膩,北方粗獷。
13、手工制作的方法通常有:剪、折、刻、撕、粘、貼等。
14、中國畫按繪畫題材分:可以分為人物畫、花鳥畫和山水畫;
按表現(xiàn)手法分:可以分為寫意畫、工筆畫和兼工帶寫。
主要用筆方法有:中鋒、側鋒、逆鋒、順鋒等。
主要用墨方法有:焦、濃、重、淡、輕。
15、中國寫意畫講究用筆和用墨,用筆包括(落筆),(行筆),(收筆)。用墨包括墨色的(濃淡),(干濕)的變化的運用。傳統(tǒng)中國畫的基本技法是(勾)、(皴)、(點)、(染)。
16、常用的設計花卉圖案的方法有夸張、變形、添加等。
17、學習染紙時要一看紙怎么折,二看色怎么配,三看用了多少水,四看作品美不美。
18、透視的基本規(guī)律是近大遠小,可分為成角透視和平行透視成角透視是指物體的一個角與畫者相對,平行透視是指物體的一個面與畫者相對。
19、用色彩和筆觸表現(xiàn)空間和距離的感覺時,要注意近遠出的那些變化?
一般情況下:近處色彩偏暖,遠處偏冷,近處色彩鮮艷,遠處灰暗,近處色彩筆觸強烈些,遠處筆觸柔和些。
20、三角形構圖穩(wěn)定,井字形構圖謹嚴,S形構圖流動,對角線構圖爽利。
21、、動物的腳比人類的腳更靈敏、更能干、更重要。
22、版面設計就像畫畫的構圖,要考慮內容的主次和圖片的聚散,版面整齊的,要避免呆板,
版面活潑的,防止凌亂和松散,色彩鮮艷的,別讓人眼花繚亂,色調樸素的,別缺少生氣。
23、以古代雕刻為主體的非洲藝術,與西方藝術,東方藝術共同構成世界藝術寶庫的三大瑰寶。非洲雕刻造型粗獷夸張,線條簡潔概括,不單純追求形似,更強調作品的節(jié)奏感。
版權聲明: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觀點,作為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部分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如果網(wǎng)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處理!轉載本站內容,請注明轉載網(wǎng)址、作者和出處,避免無謂的侵權糾紛。
下一篇:美術造型表現(xiàn)手段
相關推薦
- 審美力·畫布上的聲音|從浮世繪到印象主義音樂:葛飾北齋《神奈川沖浪里》與德彪西交響音畫《大海》
- 審美力·畫布上的聲音|用音樂致歉:作曲家亨德爾與英國國王喬治一世
- 藝術啟蒙:為什么不要讓孩子過早學畫畫、上繪畫培訓班?來聽聽大學藝術教授怎么說
- 什么是藝術教育?藝術教育的科學完整詮釋
- 藝術教育是培養(yǎng)思維的最佳捷徑
- 早教知識:藝術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何好處?
- 「美術教育」美術究竟是如何培養(yǎng)兒童的?你都知道哪些知識點?
- 這些美術教育常識,忍不住要告訴你
- 美術造型表現(xiàn)手段
- 美術色彩的基礎知識
- 美術知識總結(二):美術專業(yè)分支
- 美術基礎知識點整理
- 水墨畫會成為中國美術的文化象征嗎
- 藝術教育的概念
- 淺析小學美術學科中知識與技能問題的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