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聲明: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觀點,作為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部分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如果網(wǎng)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處理!轉載本站內容,請注明轉載網(wǎng)址、作者和出處,避免無謂的侵權糾紛。
作者:佚名 來源于:家長學院
2020年,一場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讓越來越多地區(qū)的學生相繼以在線課堂的方式開展學習。疫情之下的網(wǎng)課讓許多學生紛紛開始抱怨:“沒有教室的鈴聲就沒有上課的感覺”,“缺少小伙伴互相督促”,于是開始“放飛自我”。由于離開了課堂,老師對學生似乎也鞭長莫及。
如何幫助學生產(chǎn)生自主學習的動力和主動學習的興趣,讓學生不論是否身在教室,都能夠保持持續(xù)的學習熱情?本文中我們會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切入,與大家一起分享其策略與實操方法。
學習動力在高效學習中的重要性
只有尋找到自己的學習動力才能促使我們在心無旁騖的狀態(tài)下,把精力集中在所學的內容上,花時間反復練習,串聯(lián)知識點并建立更深刻的聯(lián)系。
學習動力是一種促使和維持我們付出努力的條件,也解釋了人們?yōu)槭裁催x擇做任何具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在學習的過程中,對于信息的記憶及加工需要付出額外的精力,而學習動力則影響著學習者的工作記憶容量能夠分配給一項學習任務多少精力。
每個學習者都有著一定的工作記憶容量,但如果他們沒有足夠的精力集中在特定的學習任務上,他們的學習效果會大打折扣。學習者進行有意識地自我調節(jié)的學習是需要付出努力的。只有尋找到自己的學習動力,才能促使我們在心無旁騖的狀態(tài)下,把精力集中在所學的內容上,花時間反復練習,串聯(lián)知識點并建立更深刻的聯(lián)系。
如何找到并維持自己的學習動力?
策略一:制定學習目標而并非表現(xiàn)目標
只有在追求“學習目標”,而非“表現(xiàn)目標”時,有意義的高效學習才最有可能發(fā)生。
對于學習者而言,制定目標能成為激勵自己學習的動力。不同類型的目標將影響學習者采取不同的學習策略。在學習中制定的目標主要分成兩大類:學習目標(Learning Goal)和表現(xiàn)目標(Performance Goal)。學習目標(Learning Goal) 是指以學習新知識、掌握某項任務、或解決某個問題為目的開展學習。表現(xiàn)目標(Performance Goal)則指以展示個人能力,或在和他人的比較下取得優(yōu)勝作為目的進行學習。相關研究表明,制定學習目標比表現(xiàn)目標能讓學習者有更多學習動力,并取得更顯著的成效。
一項有關企業(yè)培訓課程的調查收集了員工們在學習該課程為自己制定的目標。員工們從以下三個答案中作出選擇:(1)為了獲得公司贈予的50美元獎金、(2)學習有助于更好完成手頭工作的知識、(3)盡可能多的了解這個行業(yè)。在課程最后的結業(yè)考試中,為獲取獎金而參與的員工沒能通過測試。為幫助手上的工作而參加課程的員工通過了考試,分數(shù)正好超過了70%。而想盡可能多的獲取行業(yè)知識的員工都以90%的高分通過。這項調查證實了只有在追求學習目標,而非表現(xiàn)目標時,有意義的高效學習才最有可能發(fā)生。
具體方法
引導學生認同學習目標
學習興趣往往會產(chǎn)生學習動力,但學習目標的制定不一定關乎興趣。無論學生對所學內容是否有興趣,教師和教學設計者都能夠為學生設定學習目標,并引導學生對學習目標產(chǎn)生更多的認同。
使用KWL表格是一種方式。比如在介紹昆蟲的概念之前,可以先鼓勵學生思考:“當我說’昆蟲’這個詞的時候,你知道(Know)它們是什么嗎?你想(Want) 學習哪些和‘昆蟲’有關的知識? ”在學習完和昆蟲相關的知識后,繼續(xù)向學生發(fā)問并鼓勵他們反思:“你學習(Learn) 到哪些新的知識?讓學生填寫KWL表格可以讓他們主動串聯(lián)已掌握的知識、激發(fā)深入學習的好奇心并鞏固學到的新知識,在引導學生對于學習內容進行反思的過程中幫助他們和知識建立更多的聯(lián)系,對制定的學習目標產(chǎn)生更多認同,從而增加學習動力。
引入新知識時,使用更多解決問題的參考思路及案例
斯韋勒(Sweller) 發(fā)現(xiàn),當學生面對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時,他們的關注點往往是如何正確完成這個任務。因此,學生會花大量的精力試錯(trial and error)從而更快速地尋找問題的解決辦法,而不是專注于學習該問題所要說明的知識點和其原理。斯韋勒還發(fā)現(xiàn),當學生們成功的掌握了解決簡單問題的套路之后,他們學習更復雜問題的解題技巧的速度甚至變慢了。相似的,認知學徒制(cognitive apprenticeship)這一概念也是指在學習過程中專家將原本內在的認知過程顯性化,使學生以專家的視角體驗獲取知識及加工信息的推理過程及策略。
基于這一點,斯韋勒指出教師在介紹新的知識時,可以提供更多的解答問題的思路過程和展示思考流程的案例,而不是一味的讓學生完成練習題。如此一來,學生可以仔細觀察解決問題的具體步驟,拓寬學習思路,更加深刻的掌握知識點,從而避免學生的專注局限于自己能否正確完成某個試題或任務而忽略了更為深入的思考過程。因此,學生能夠更注重于自己的學習目標而非表現(xiàn)目標,并進行更加高效的學習。
策略二:建立成長型思維模式
固定性思維模式會根據(jù)自己過去取得的成敗來設定目標,也更傾向于避免具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任務。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學生有信心能夠通過努力獲得成就,并有更多的動力為此付出行動。
德韋克(Dweck)和萊格特(Leggett)的研究發(fā)現(xiàn),那些認為自己的能力或智力能夠通過學習改變的學生,具備了成長型思維模式(growth mindset)。在面對未知的學習挑戰(zhàn)時,他們會采取積極的學習策略,設定學習目標并付出更多努力。而那些認為自己的能力和天賦是固定的學生則從固定性思維模式(fixed mindset)思考問題。他們會根據(jù)自己過去取得的成敗來設定目標,也更傾向于避免具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任務。
研究表明,當學生被頻繁告知一個人的學習能力是先天因素決定的,他們會發(fā)展出固定性思維模式, 從而相信能力而并非努力是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最新的研究也同樣證實,巧妙的教學設計能夠培養(yǎng)更多的學生養(yǎng)成成長型思維模式。在一個計算機課程的實驗中,與只教授學習策略的對照組相比,課程中若加入了有關學習對于大腦的改變的神經(jīng)科學的內容,學生便更傾向于成長型思維模式,他們在學校的成績也取得了更加顯著的進步。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學生有信心能夠通過努力獲得成就,并有更多的動力為此付出行動。固定性思維則讓學生相信學習由天賦主導,更沒有動力去追求自己認為不能實現(xiàn)的目標。因此,引導學生建立成長型思維模式能感能夠幫助學生在學習中保持學習動力。
具體方法
設計學習材料時,確保學生能通過個人努力完成任務
如果學生在學習上付出了努力,卻沒能成功完成學習任務,他們可能會逐漸認為成績的好壞和是否努力無關,取決于運氣或是天賦。反之,當學生意識到付出努力能夠幫助他們達成學習目標時,他們也會產(chǎn)生更多的學習動力。因此,在設計和安排學習材料的時候,教師和教學設計者應盡量確保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所布置的任務。
鼓勵學生 “只要努力必能收獲進步”
教師應在和學生的溝通和學習反饋中多多鼓勵學生,并向他們傳遞“每個人都有成功的能力” “學習中的進步是通過努力換取的”的思想觀念。另外,教師在給學生的反饋中,應避免出現(xiàn)智商(IQ),天賦(Talent)和聰明(Smart)等表述詞。這些帶有固定性思維模式的表達會向學生暗示天賦與生俱來,從而打擊學生付出努力的積極性和學習動力。
策略三: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學習情景中,情境興趣和個人興趣都能引導人的注意力, 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
情境興趣(situational interest)
指的是注意力被來自環(huán)境中一些不尋常的事物所吸引。新奇的事物會帶來有趣的學習體驗,化學和物理課上,老師為了講解科學原理做的課堂小實驗就是很好的例子。許多研究表明,在學習情境中,相比其他信息的回想,人們更傾向于記住有趣,不尋常的信息。
除此之外,隨著人們在某領域的學習沉浸感越來越強,也可能會激發(fā)對該領域的興趣。個人興趣 (personal interest)與我們所做的事情有關。這種興趣似乎是一種經(jīng)驗的附屬品。如果我們長時間執(zhí)著地追求目標,我們就會對這些目標產(chǎn)生興趣。這種個人興趣可以維持我們對長期目標的動力。它還有助于強化我們對生活和事業(yè)的選擇。
當我們對與某個事物失去興趣時,我們對它追求就會變得不那么積極,甚至可能會把努力完全轉移到新的追求上。在學習情景中,情境興趣和個人興趣都能引導人的注意力, 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
具體方法
設計有創(chuàng)造力的學習材料,激發(fā)學生的情境興趣
情境興趣是學習環(huán)境的一種屬性,因此教師和教學設計者可以通過有趣、有創(chuàng)造力的教學材料和課堂設計去激發(fā)學生的情景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
例如,在課堂教學中加入多媒體資源或動手操作等活動。在樂高基金會最新發(fā)布的一份關于系統(tǒng)性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的報告中,威爾士的教育部長柯斯蒂·威廉姆斯(Kristy Williams) 介紹了一個非常棒的教學設計案例:一所小學利用游戲技術教給學生有關消化系統(tǒng)的知識,通過設計和制作道具,拍攝背景和特效為學生們打造一個身臨其境的消化系統(tǒng)模型。可以想象相比傳統(tǒng)課堂,這種有趣的教學設計會讓更多學生對所學的知識記憶深刻,也激發(fā)了學生們深入探索的學習動力。
與此同時,以產(chǎn)生情境興趣為目的教學設計也存在著一些潛在問題。首先,幾乎沒有什么東西能觸及每個學生的情境興趣。因此,教師和教學設計者在課堂或教材中嵌入新奇的內容時不能一概而論地假設這些東西能觸發(fā)所有學生的興趣。另外,情境興趣甚至可能分散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關注與學習內容無關的細節(jié)上。在運用情景設計時,教師和教學設計者需要精心策劃,確保學生在感興趣的同時有效接收了相關的學習內容。
利用個人興趣培養(yǎng)其他技能學習
相比情景興趣,個人興趣是在學生持續(xù)學習某學科時產(chǎn)生的,基于學生的情感和認知反饋因人而異。教師和教學設計者無法直接的引導個人興趣。教師和教學設計者能通過上述我們介紹的方法:讓學生通過產(chǎn)生并認同自己的學習目標,發(fā)展成長型思維模式等方式更加沉浸于某個學科的學習。隨著學生對某一學科的熟練程度提高,他們會對該學科產(chǎn)生更多的個人興趣。
除了培養(yǎng)學生對于某個學科的熟練度以外,教師和家長還能通過個人興趣作為鍛煉其他技能的機會。比如,鼓勵小學生提高識字能力和閱讀量的方式之一是讓他們閱讀自選的書籍、雜志等閱讀材料。一位對自然科學有深厚興趣的學生不一定有足夠的興致去閱讀長篇的人物傳記,但對于閱讀科普雜志充滿學習動力。通過自選閱讀材料的方式,學生不僅能增加自己的個人興趣,還能利用個人興趣作為支點,接觸到某一主題的專用語言,增加他們對詞匯用法的理解并鍛煉自己的表達能力。
上一篇: 如何激發(fā)青春期孩子的學習動力?基于學習動力來源的2種方法
下一篇: 激發(fā)孩子學習動力有妙招,讓孩子持續(xù)性保持學習熱情
標簽: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觀點,作為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部分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如果網(wǎng)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處理!轉載本站內容,請注明轉載網(wǎng)址、作者和出處,避免無謂的侵權糾紛。
Copyright © 2008 www.nanjingbohai.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 家長學院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