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丁 安 繪 |
學生閱讀興趣不高
從閱讀的興趣看,被調查學生中,喜歡閱讀的只占13%,42%的學生明確表示不喜歡閱讀。而大部分學生閱讀的目的是為了“滿足考試的需要”,占到66%,只有5%的學生閱讀目的是“擴大知識面”,另有27%是為了“休閑娛樂”,2%是為了“學會處世”。
從調查看,有計劃進行課外閱讀的學生只占9%,91%的學生根本就沒有閱讀計劃。無計劃、沒有養(yǎng)成作讀書筆記的習慣,這些將直接影響課外閱讀的質量。在閱讀時間上,大多數學生能夠堅持每周閱讀,但仍有2%的學生基本不讀。被調查者中,一學期讀3本書以上的占33%,67%的學生一學期只讀1至2本書。有老師認為,這樣一個數字與新課改的目標相差甚遠,對拓寬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素質極為不利。
更讓老師們吃驚的是,閱讀類型這項調查顯示,最多的居然是教材輔導讀物,占97%,其次是報紙雜志,占85%。有老師分析說,如今的高中生閱讀存在兩個不良的趨向:功利性、快餐式。
主因是課業(yè)負擔過重
是什么造成了中學生課外閱讀這一現(xiàn)狀?有老師分析認為,主因有四個。
其一,學生課業(yè)負擔過重。調查顯示,70%的學生認為“課業(yè)負擔過重,沒有時間”是影響課外閱讀的主要原因。老師認為,新課改已經實施幾年了,課程改革已經給學校教學帶來了很大變化,校本課程和地方課程的開設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學生的視野,也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但高考這一指揮棒仍然高懸于廣大學子的頭頂,學生的壓力絲毫沒有減輕。
其二,靜心讀書的氛圍被淡化。在學生家庭中,雖然父母的學歷越來越高,但生活壓力也越來越大,工作越來越忙,有良好讀書氛圍的家庭越來越少見。盡管父母對孩子課外閱讀的要求沒有降低,但缺乏榜樣的引領和良好氛圍的熏陶,學生的閱讀習慣難以培養(yǎng)。
其三,電視、電腦、電子產品及通俗讀物的沖擊,充分滿足了青少年喜歡新事物、喜歡獵奇的心理,電玩、漫畫、游戲、網絡上盛行的武俠言情等通俗小說吸引了很多學生的注意力,成了他們緊張學習之余最好的調劑品,同時也讓學生習慣了這種快餐式的閱讀,而對經典文化讀物卻置之不理。
其四,教師還沒有徹底改變傳統(tǒng)的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學生還沒有改變單向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一般圍繞組織教學、講授知識、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和檢查知識展開,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理念下,它的缺陷越來越凸顯出來。它以知識傳授為核心,把學生看成是承接知識的容器,雖然強調了教學過程的階段性,卻是以被動地接受知識為前提的,沒有突出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沒有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主動性和獨立性。寧波日報記者 陳 敏
版權聲明: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觀點,作為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果網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處理!轉載本站內容,請注明轉載網址、作者和出處,避免無謂的侵權糾紛。
上一篇:中學生課外閱讀究竟應該讀什么?
下一篇:家庭教育:名著不一定適合孩子閱讀
相關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