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聲明: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觀點,作為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果網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處理!轉載本站內容,請注明轉載網址、作者和出處,避免無謂的侵權糾紛。
作者:黃麗潔 來源于:家長學院
校園文化是一種群體文化,是學校發(fā)展進程中創(chuàng)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它具有無形的教育功能,對師生的思想品質、道德情操都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校園文化一旦形成,就會產生巨大的力量,它能使學生的心靈得到凈化,心志得到改善,情操得到陶冶,視野得到拓寬,品位得到提升,那些消極、頹廢的文化就能得到有效抑制。本文就如何建設校園文化,充分發(fā)揮好它的育人功能,談一些淺見。
一、注重“環(huán)境文化”建設,發(fā)揮校園文化的熏陶功能,讓校園成為學生流連忘返的花園、溫暖的家園和幸福的樂園。
1、美化自然環(huán)境。愛美是人類的天性。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具有陶冶學生心靈、熏陶學生行為、啟發(fā)學生美好想象的作用。通過綠化、香化、凈化、園林化、知識化.讓校園的一景一物,每堵墻壁,每個角落都在無聲地“說話”。
2、優(yōu)化人際環(huán)境。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的保證。調查表明,“領導+長者+朋友”型的領導角色,“師長+父母 +朋友”型的教師角色,互助互愛、情同手足的同學角色是現(xiàn)代教育中的新型角色,頗受學生歡迎。
3、凈化學生的心理環(huán)境。市場經濟條件下激烈的競爭給人的心理上造成很大的沖擊和壓力,與社會發(fā)展相適應的學校和作為社 會一分子的學生自然受到影響。通過心理咨詢活動,突出情、知、 理,“心病要用心藥治,心藥最好是心語”,師長的心語會像甘泉,滋潤學生純美而健康的心田。心理環(huán)境的營造是新形勢下學校德育 工作者既關鍵又迫切的一項任務。
二、著力政治性、道德性文化建設,發(fā)揮校園文化的導向、凝聚、約束和激勵功能,引導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行為和文明習慣。
1、普及輿論文化建設,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江澤民同志曾在十五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在全社會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江澤民同志講話多次闡明“發(fā)展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任務,是培養(yǎng)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是發(fā)展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和中心環(huán)節(jié)。”因此校園文化建設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入,以優(yōu)秀的作品鼓舞人。通過國旗下講話、課堂教學、法制學校、有線廣播、閉路電視、圖書閱覽、墻報櫥窗、報紙校刊等各種途徑和載體,組織學生學習鄧小平理論,貫徹黨中央的精神,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主旋律,引導學生讀好書、唱好歌、看好片,使他們明確,自己是肩負跨世紀歷史重任一代,是21世紀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2、著力教師職業(yè)道德建設,以身作則教育人。師德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具有示范作用。教育心理學中有一個“向師性”原理,它是從植物學中“向光性”、“向水性”借鑒而來的。在自然界中,植物為了生存而向著陽光、向著水,如向日葵。在學校里,教師每天都在向學生傳授知識,學生以為教師講的、做的都是對的,這就是“向師 性”。因此,教師要以自己良好的師德表率給學生樹立榜樣。以深厚的思想情感、莊重大方的儀表、和藹可親的儀容和彬彬有禮的語言給學生做示范,讓學生在學校學習和生活中不斷地受到教育。
3、開展“學雷鋒、樹新風”活動,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針對當前市場經濟“重利”的負面影響,教師要教育和引導學生自覺抵制個人主義、享樂主義、金錢至上思想的侵蝕,樹立“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奉獻思想,追求真、善、美,把“雷鋒精神”作為永遠的人生觀旗幟。通過深入持久地開展“社區(qū)服務志愿者”、“希望愛心工程”、“扶貧幫困”等社會實踐活動,一方面服務社會,服務群眾,服務大局;另一方面,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感情,增強他們對國家對社會的責任感,使他們在活動中尋找到自己真正的幸福、樂趣,實現(xiàn)自我價值。
4、著重校規(guī)校紀建設,以嚴格的制度管理人。正面引導是思想道德建設的主要手段,但這種教育是倡導,不帶有約束性,因此還要制定各種制度,規(guī)范學生行為。管理制度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約束功能。要以《中學生守則》、《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和《學生學籍管理規(guī)定》為依托,制定更加具體、針對性操作性更強的標準和要求,如《學生—日常規(guī)》、《學生文明“十不”規(guī)范》、《學生行為規(guī)范量化考核辦法》、《課堂常規(guī)》、《住校生宿舍常規(guī)》、《學生獎懲條例》等等,促使學生行為由被動變?yōu)橹鲃印⒂伤勺優(yōu)樽月桑罱K內化為一種良好的素養(yǎng),養(yǎng)成一種規(guī)范的道德行為。
5、結合校園文明創(chuàng)建活動,以良好的氛圍熏陶人。校園文化建設要與校園文明創(chuàng)建活動有機結合起來,構造校園文化的運行機制。以基礎道德修養(yǎng)為切入點,以校園環(huán)境綜合治理為突破口,以“文明學校”建設為中心內容,深入持久地開展 “十無校園”、“文明班級”、“文明宿舍”、“文明科室”、“青年崗位能 手”、“教書育人標兵”等活動,從而創(chuàng)設“美化、凈化、優(yōu)化”的育人環(huán)境,營造“比學趕幫超”的精神氛圍。要特別注意學生宿舍的育人功能,開展好寢室美化比賽,著力把宿舍建設成學生“溫馨之家”和校園的文明窗口。
三、重視課余文化建設,發(fā)揮校園文化的融合和完善功能,引導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完善。
1、重視角色文化建設。要在進一步加強和改善學生會建設、班集體建設、團支部建設的基礎上,注意學生自我管理組織的培育、 指導和發(fā)展。學生紀律仲裁委員會、學生文明督察隊、學生文明護校隊、學生志愿者服務隊、學生勤工助學服務隊等學生組織,一方面在學校現(xiàn)場管理、生活管理、教學管理、文明創(chuàng)建、治安綜合治理等工作中積極參與,充當角色,發(fā)揮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在自我服務工作中,學生要達到生活上自理,行為上自律,管理上自治,思想上自教,實踐上自煉的標準。
2、重視社團文化建設。注意發(fā)揮學生社團的聯(lián)結作用,引導文化主流。通過開展各種健康有益的興趣小組活動,舉辦培訓學習班,并注意把普及性與提高性文化活動相結合,大眾性和專業(yè)性文 化活動相結合,修養(yǎng)性和成果性文化活動相結合,既有面上的活躍,又有點上的突破,還有質上的提高。如文學社、愛心社、書畫協(xié)會、合唱隊、舞蹈學習班等組織和形式是學生擴充知識、提高技能、發(fā)揮特長的重要渠道。
3、重視文體性文化建設。校園文化活動要系列化、特色化、常規(guī)化,如升國旗儀式、入團儀式教育系列,文化藝術節(jié)、科技節(jié)、體育節(jié)教育系列,演講比賽、征文比賽、歌詠比賽教育系列。通過一系列教育活動的開展,寓教于知識,寓教于競賽,寓教于娛樂,陶冶學生情操,錘煉學生品格。
總之,校園文化建設應以社會主義文化和優(yōu)秀民族文化為主 體,突出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主旋律,努力形成學校以育人為本的校風,教師以敬業(yè)為樂的教風,學生以成才為志的學風、建立起政治方向明確、輿論導向正確、學術氛圍健康、文化娛樂品位精美、道德風尚崇高、自然環(huán)境優(yōu)美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從而把青年學生培養(yǎng)成為能夠適應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要求的“四有”新人。
上一篇: 在學生中如何進行環(huán)保教育
下一篇: 談小學校園文化建設
標簽: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觀點,作為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果網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處理!轉載本站內容,請注明轉載網址、作者和出處,避免無謂的侵權糾紛。
Copyright © 2008 www.nanjingbohai.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 家長學院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