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育垂直抗性品種過程中,使水平抗性不斷喪失的現(xiàn)象。最早由南非范德普朗克(Van der Plank,1963)提出。20世紀20年代前,歐洲大面積種植的馬鈴薯品種對晚疫病具有不同程度的水平抗性。20年代后,育種工作者將注意力放在培育具有R垂直抗性基因的品種上,因而30年代推廣的品種大多具有R基因,晚疫病因此未流行。在選育過程中,只考慮垂抗R基因的存在而忽略對水平抗病性的選擇,在多代失去選擇壓力的情況下,育成的品種水平抗性被削弱。因此,能克服R基因的新小種流行后,品種垂直抗病性失效,從免疫、高抗變?yōu)閲乐馗胁 _@種現(xiàn)象在馬鈴薯品種Verti-forlia(含R3,R4垂直抗性基因)上十分明顯,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