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只有中國人有武俠夢,外國大學生運動員們也對太極拳等中國傳統(tǒng)武術(shù)充滿向往。悠揚的樂曲聲中,常能看到不同膚色、不同種族的人群屏息靜氣,在老師的帶領(lǐng)下一板一眼地練習太極拳。
在繩編體驗區(qū),運動員們在老師的指導下,不僅能將一根紅繩變成一只有著美好寓意的“吉祥如意結(jié)”,還能將自己親手制作的繩編作品留作紀念。印度射擊選手瓦拉里萬不僅在賽場上能摘金奪銀,繩編也頗有天賦,她在老師的指導下很快就編好兩個“吉祥如意結(jié)”,作為送給自己的禮物。
把成都留在胃里,更留在心中
也許外國運動員們沒聽過“食在中國、味在四川”這句中國俗語,但他們卻用味蕾實實在在地驗證了“四川人自古便是‘好吃嘴’”的事實。
26歲的泰國乒乓球選手塔萌菀在抵達成都前,就對“馳名世界的麻辣火鍋”充滿期待。雖然國際大體聯(lián)代理主席雷諾·艾德勸運動員們賽前對成都辣味美食“忍住”,但他也真誠地提醒大家“賽后該吃吃該喝喝,盡情感受中國美食文化”。
哥倫比亞網(wǎng)球運動員帕迪拉喜歡“雖然很辣但又美味的火鍋”,美國運動員瑪?shù)铝諏Υ筮\村里的宮保雞丁贊不絕口,“我不僅愛吃這道菜,我還知道這道菜起源于四川”,美國隊華裔選手吳沛琳在賽后吃了火鍋和兔頭。近日來,不少外國運動員還因頻繁出沒于串串店、火鍋店而在社交媒體頻頻刷屏。

圖為大運村餐廳
除了一飽口福,外國青年們還將中國文化分享給家人。荷蘭羽毛球運動員阿拉姆在學寫了“福”字后,又下載了電子版“大運漢語100句”來學習漢語。大運村內(nèi)的文化集市上,望江樓造型的香袋、純手工制作的竹子蜻蜓、棕櫚葉編成的昆蟲、具有不同保健功能的香囊等,在眾多中國傳統(tǒng)手工藝品中脫穎而出,成為大學生們購買最多的紀念品。不過,最受歡迎的還是熊貓造型的各種紀念品。

8月3日,成都大運村互動體驗中心,吉爾吉斯斯坦運動員卡妮柯(左)拍攝隊友阿扎爾制作香包的過程。新華社記者沈伯韓攝
成都大運會吉祥物“蓉寶”已經(jīng)順利接過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的接力棒,在成為網(wǎng)紅的路上繼續(xù)走俏。“外國運動員大多對大熊貓、變臉文化很感興趣。”成都大運村官方特許商品零售店工作人員說,“蓉寶”已成為大運會傳遞友誼的“形象大使”。
艾德說自己的四個孫子都點名要“蓉寶”,“所以,這次我要多帶些‘蓉寶’回去”。捷克運動員謝巴爾在大熊貓基地和大運村官方特許商品零售店都消費了不少,因為“看到熊貓很難忍住不買”。
“這是我第三次來成都,之前看過大熊貓了,但賽事結(jié)束之后我還想再看一次大熊貓。”國際大體聯(lián)射擊技術(shù)委員會主席埃爾特洛娃心心念念的還是大熊貓。
“我們想把成都推向世界,我們想把世界帶到成都來。各代表團不僅僅是來參加大運會的,也是來感受成都的,我覺得這才是我們承辦這屆賽事的意義。”國際大體聯(lián)世界夏季大運會主任趙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