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聲明: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觀點,作為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部分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如果網(wǎng)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處理!轉載本站內(nèi)容,請注明轉載網(wǎng)址、作者和出處,避免無謂的侵權糾紛。
作者:佚名 來源于:家長學院
記者調查———
到底“隔代教育”會給孩子帶來什么樣的影響?為子孫不辭辛苦的爺爺奶奶輩家長和年輕的爸爸媽媽們,他們又是如何看待這一現(xiàn)象?
觀點一:長遠看“隔代教育”弊大于利
家住育才路的張惠女士認為“孩子最好由爸爸媽媽自己帶,畢竟年輕父母的思維觀念更新些,能隨時把一些新的教育理念灌輸給孩子。老人帶孩子雖然年輕父母親是省了心,但相比年輕人而言,老年人在帶孩子時,大多比較溺愛孫子、孫女,很容易順著孩子的心愿,甚至經(jīng)常會“幫助”孩子,本來孩子可以自己做的事,老人常常代勞,時間長了孩子會形成對大人很強的依賴心理。”
而且,老人帶孩子畢竟也只是年輕人帶孩子的一個過渡時期,到一定時候,孩子還要由自己的父母親來帶,如果一旦孩子已經(jīng)習慣了爺爺、奶奶的教育方式,很難在短時間內(nèi)適應父母親的另一種教育方式,很容易引發(fā)孩子的逆反心理。“從短時間內(nèi)看,老年人帶孩子的確讓年輕父母輕松了很多,但從孩子的長遠來看,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提起帶孫子,家住小寨的楊淑芳老人則有自己的看法。因為兒子和兒媳婦工作忙,她曾經(jīng)把孫子帶到了上三年級,但后來她主動給兒子提出來不再帶孫子了(家長學院:父母成長的搖籃)。“其實我不是不想帶,我也想給兒子、兒媳分擔一點困難,不愿再帶孩子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我的文化水平太低,經(jīng)常沒辦法給孫子輔導功課,有時孩子在寫作業(yè)時遇到弄不明白的題問我,可我也只有幾十年前的初中文化水平,哪能看明白現(xiàn)在孩子的作業(yè)。如果他爸媽在跟前,肯定會給孩子解釋得明明白白。”
楊淑芳老人說,后來她主動給兒子提出建議,讓他們夫妻倆哪怕苦點累點自己帶孩子,如果太忙了她幫忙。兒子、兒媳也很理解并欣然接受了母親的建議,中午把兒子交由托管班帶,晚上他們自己帶。“現(xiàn)在很多帶孩子的老人都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低的情況,一般老人們觀念較為滯后,在思維模式和生活方式上,往往都沿用的是幾十年來形成的舊觀念、舊方式,的確不利于孩子成長,我建議年輕家長盡量自己帶孩子。”
觀點二:不能全盤否定“隔代教育”
楊女士是西安市東郊一所中學的老師,她通過自己孩子的事例談了她對“隔代教育”的看法:“任何事都不能走極端,‘隔代教育’也不能全盤否定,要客觀地看到老人帶孩子的好處和優(yōu)勢所在。”楊女士說,她和愛人工作都比較忙,從兒子上學到現(xiàn)在6年中,主要是由孩子的爺爺、奶奶帶的,兩位老人都是退休教師,從事教育工作30多年,有充裕的時間和精力,在撫養(yǎng)和教育孩子方面有著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比年輕人更會帶孩子。現(xiàn)在,兩位老人不僅照顧著孩子的起居飲食、輔導功課,還教孩子寫毛筆字。
“當然,有時老人的教育方式和觀念也和現(xiàn)在社會存在差距,但只要我們和老人溝通,他們也很能理解,并聽取我們的建議。”
觀點三:讓“隔代教育”成“特色教育”
長安區(qū)從事教育工作30多年的小學高級教師郭世忠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讓老人帶孩子也是年輕家長的無奈,但也給老年人增添了一份樂趣。從目前的現(xiàn)實來看,短時間內(nèi)不會有太大的改變,雖然老人的“隔代教育”有其弊病,但相對于年輕父母來說,老人有著較多的育兒經(jīng)驗和耐心,有著豐富的生活閱歷,只要注意更新教育觀念和方法,肯定會取得父母輕松、孩子有長進的“雙贏”效果。但老人的文化素質等不是短時間內(nèi)能彌補的,只能在老人帶孩子的情況下,父母盡量和孩子多交流、多關心孩子的學習和思想,和老人多交換育兒經(jīng)驗,也能彌補“隔代教育”的不足。
“畢竟很多老年人文化層次不高,可以考慮由相關部門開設一些“‘隔代教育培訓班’給老年人教一些現(xiàn)代化的教育方法,讓‘隔代教育’成為一種中國特色,實現(xiàn)‘三代同贏’的現(xiàn)代化家庭教育模式。”
下一篇: 成長中的祖孫關系
標簽: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觀點,作為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部分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如果網(wǎng)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處理!轉載本站內(nèi)容,請注明轉載網(wǎng)址、作者和出處,避免無謂的侵權糾紛。
Copyright © 2008 www.nanjingbohai.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 家長學院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