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一日,有位母親對孩子們說,“我要到外婆家去,你們叫上邊鄰居家的老婆婆來陪伴你們罷,孩子們。”母親叮囑完便離去了。
夜里,兩個孩子在家中呼喚鄰居家的老婆婆,可那老婆婆年邁耳聾,未曾聽聞,卻給山林里的牛婆聽去了,牛婆便來與這兩個孩子作伴。牛婆說,“孩子呀孩子,婆婆生了痔瘡,拿箍桶來與婆婆坐。”牛婆得以將自己的尾巴藏匿在那箍桶中。
待到睡覺時,牛婆說,“孩子呀,你讓弟弟和我睡床頭,你作兄長的睡床尾罷。”
睡至夜半,牛婆便將弟弟吃了,嘴里發(fā)出咀嚼的聲音,血流淌滿床。
哥哥問:“婆婆,你在吃什么?”
牛婆回答:“我在吃炒玉米粒呀,孩子。”
“床上為什么濕潤?”這哥哥又問。
牛婆回答:“這是你弟弟尿床了呀,孩子。”
可是這哥哥已經發(fā)覺,他便說,“婆婆呀婆婆,我要去解手。”
牛婆說:“就到你爹的床頭那邊去解罷。”
“爹回來要罵我。”
“就到你媽的床頭那邊去解罷。”
“不行,媽回來也要罵。”
“那你就出去罷,到馬廄那里去。”牛婆說,“我用綁腿布捆著你的腿,我拿這一頭,你拿那一頭,解完手了你就抖一抖綁腿布,我一拖你便回來,你不要害怕呀。”
這哥哥是個聰明孩子,他解了手,便將綁腿布捆在馬腿上,馬匹抖一抖,牛婆便問,“孩子,孩子,你解手完了么?”沒有人回答。牛婆又一拉,馬匹又抖一抖,也不見孩子回來。
牛婆著急了,牛婆說,“孩子,孩子,你在哪里呀,怎么還不來?”
這時孩子已經爬上了門前的一顆柿子樹,逃了命。這孩子說:“婆婆,婆婆,我在柿子樹上啦,婆婆,你要吃柿子么?”
牛婆說,“吃,吃。”
“你拿些桐樹油來,涂在柿子樹上,就能爬上來啦。”孩子說。
牛婆依言,去拿了些桐油涂在那上邊。涂了油的樹還如何上得去?這孩子就說,“婆婆,婆婆,你要吃柿子,就到我爹床頭邊拿把叉子來,我叉給你吃罷。”
牛婆又依言,拿了長叉來,遞上樹去。孩子說,“婆婆呀婆婆,你要吃柿子,就張嘴等著罷。”
牛婆便張大了嘴,站在樹下等待。這孩子便猛擲下手中長叉,貫穿了牛婆的喉嚨。一命嗚呼的牛婆變身為荊棘刺叢,將柿子樹圍困。孩子的父母回家后,以鐮刀剪除,荊棘叢除了又生,生了又除,如何都剪除不去。
注釋:
牛婆,直譯,牛公(bao wa-i)牛婆(ya wa-i)都是妖怪,通常居住在山林或山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