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聲明: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觀點,作為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部分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如果網(wǎng)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處理!轉(zhuǎn)載本站內(nèi)容,請注明轉(zhuǎn)載網(wǎng)址、作者和出處,避免無謂的侵權糾紛。
作者:佚名 來源于:中國民間故事網(wǎng)
中秋月圓時節(jié),一樹樹桂花盛開了。滿樹金黃細小的花兒,點綴著紅葉嬌艷的季節(jié)。更有那濃郁的芳香,"一味惱人香",襲人心懷,沁人肺腑。又在芳香中帶有一絲甜意,使人久聞不厭。
有人說,香氣濃郁的花,一般是"或清或濃,不能兩兼"。然而,桂花卻具有清濃兩兼的特點。它清芬襲人浚川。儀封(今河南蘭考縣)人。官至南京兵部尚書。認為,濃香遠逸。它那獨特的帶有一絲甜蜜的幽香,常常使人遐想聯(lián)翩,勾起種種美好的聯(lián)想。傳說桂花香飄萬里,僑居外鄉(xiāng)的人聞到桂花香,就能在你眼前浮現(xiàn)出家鄉(xiāng)的山水,勾引起思鄉(xiāng)之情。"天香生凈想,云彩護仙妝"(朱熹)。所以人們給桂花起了個名字叫"九里香"。
桂花不但芳香襲人,而且樹枝挺秀,枝葉豐茂,冬夏常綠。若是南方庭園栽培,則是"丹葩間綠葉傳播者。早年學習儒學,1862年到荷蘭留學,接受孔德實證,錦繡相疊重"(陸游)。若在北方盆栽作室內(nèi)擺設,也端莊高雅。
好一個桂花,不以艷麗色彩取勝,不以嬌妍風姿迷人,卻因"天香云外飄"得到世人的獨鐘。有人形容桂花香是:"清風一日來天闕,世上龍涎不敢香。"
桂花是木犀科木犀屬的常綠喬木。宋代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中記載:"凡木葉心皆一縱理,獨桂有兩道如圭形,故字從圭。""桂"名原來由此而來。桂樹學名木犀。因叢生于巖嶺之間,所以又叫巖桂。桂樹枝繁葉茂,樹冠圓整、樹姿挺秀高挑,高可達10米。葉形橢圓,花大多著生在當年的枝條上。
桂花原產(chǎn)我國,經(jīng)長期栽培選擇,有不少優(yōu)良品種,按花色和花期的不同可劃分為:花金黃色的叫金桂,花期在九月下旬。花色淡黃或黃白色的叫銀桂,花期約比金桂遲一星期。花橙紅色的叫丹桂,花期在九月下旬。此外,還有四季開花的四季桂。四季桂有叢生習慣,葉色較淡,花黃白色,香韻也最差,著花稀少。但花期長,除嚴寒酷暑外,四季都有花陸續(xù)開放,秋季花較盛,一般僅供觀賞。金桂、銀桂、丹桂的花期均在中秋前后,此時已天清露冷,所以又有"冷露無聲濕桂花"一說。這三種花都有花開兩批的特點。第一批花較密,一周左右脫落。隔一周后又開第二批花,比較稀疏,整個花期約20多天。四季桂一般在二、四、八、十一月各開花一次,平素花較少,到了秋季則也是繁花密集于樹。
據(jù)傳,說是古代天竺國有一種能結(jié)子的木犀,叫天竺桂,逐月開花,但只寥寥數(shù)點,其結(jié)子與蓮子相似。于是又有傳說,說是每年中秋之夜,桂子如雨,落于天竺。月落桂子,自然只是傳聞,但唐代宋之問因此得到名句:"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月中雖不能落桂子如雨,但桂能結(jié)子,確是事實。明代李時時珍曾對桂子做過考察:桂子卵圓形,灰藍色。李時珍認為它"辛溫無毒,小兒耳后月蝕癥,研碎敷之。"
桂花在我國有悠久的栽培歷史。最早見諸文字記載的有屈原的《九歌·湘夫人》:"桂棟兮蘭僚(屋椽)。"又,《九歌·東君》"援北斗兮酌桂漿",說明在二千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已經(jīng)把桂樹作為造屋的棟梁,把桂花制成佳釀了。唐、宋以來,詠桂的名句也頗多。如宋代女詞人朱淑貞有詩云:"彈壓西風擅眾芳,十分秋色為伊忙;一枝淡貯書窗下,人與花心各自香。"又如宋代另一詩人楊萬里詠道:"不是人間種,移從月中來;廣寒香一點,吹得滿山開。"此外還有不少。
從上面的詠贊中我們看到,自古以來,人們常把桂樹和月亮、廣寒宮等聯(lián)系在一起。原來,關于這還流傳不少神話或傳說。
吳剛伐桂的故事,是流傳至今、盡人皆知的其中一種神話。
據(jù)明代段成式的《西陽雜俎》載:"月桂高五丈,下有人常砍之,樹瘡隨合,其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謫令伐樹。"這則神話說的是漢朝河西人吳剛,學仙修道時觸犯天條,被罰在月宮砍桂樹。但是,不論他怎樣砍伐,樹總是隨砍隨合,千萬年過去了,吳剛每天都在辛勤地伐樹,那棵神奇的桂樹,依然如舊,生機勃勃。吳剛也只好長期過著"金風玉露伴素月,徒然銷魂"的生活了。但據(jù)說,每逢中秋佳節(jié),吳剛可以在樹下稍稍休息,與人間共度團圓佳節(jié)。所以中秋節(jié)這一天,人們賞月時看不到吳剛彎腰舉斧伐桂的影子。毛澤東在《蝶戀花·答李淑一》詞中有:"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的詩句,用的就是這個典故。至于吳剛捧出的"桂花酒",則相傳是仙人的飲料。曹植有《仙人篇》:"玉樽盈桂酒,河伯獻神魚。"此處桂酒也就是桂花酒。
由于傳說中月中有桂,所以月亮又稱作"桂魄"。唐代詩人李商隱有詩句:"侵夜可能爭桂魄。"宋代大文學家蘇東坡有中秋詞:"桂魄飛來,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這兩處的桂魄,都是明月的代名詞。而傳說中的月宮也叫"桂宮"。"桂宮裊裊落桂枝"。
在古代,桂花還是友好和吉祥的象征。戰(zhàn)國時,燕、韓兩國就以互贈桂花表示友好。
在盛產(chǎn)桂花的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青年男女還常以互贈桂花表示愛慕之情。
由于桂樹花發(fā)于秋,古人又常用它來贊喻秋試及第者,稱登科為"折桂"。據(jù)《晉史》載,晉朝郗某對策考第一。武帝問他,他回答說:"臣今為天下第一,猶猶桂林一枝。"應試及第稱"折桂",即由此而來。宋人葉夢得在《避暑錄話》中記載:"世以登科為折桂,此謂郗說對策,自謂桂林一枝也,啟唐以來用之。溫庭筠詩:'猶喜故人新折桂'。其后以月中有桂,故又謂之月桂。而月中又有蟾,故又以登科為登蟾宮。"于是,"蟾宮折桂",就成了舊時人們仕途得志、飛黃騰達的代名詞。
也由于"蟾宮折桂"借寓仕途通達,所以唐宋以來,文人墨客和官宦之家都競相種植桂花。至今各地還留有不少當時種植的古桂大樹。
桂花原產(chǎn)我國西南、中南地區(qū)。自唐、宋被文人官宦競相種植以后,由于其濃郁的花香和秀美的樹姿都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得到世人普遍喜愛。明清以后,已遍植于南北的民間各地。只要陽光好、氣候溫暖,雨量充足的地方,都可以蓬勃生長。以山水秀麗甲天下的桂林城,就是因為桂樹成林而得名。也由于世人的愛賞和培植,現(xiàn)在己形成了江蘇吳縣、湖北咸寧,以及蘇州、杭州、揚州、桂林、成都、武漢、合肥等桂花生產(chǎn)的集中地。目前,我國已有蘇州、杭州、桂林、咸寧、老河口、合肥、南陽等七個城市把桂花定為市花。而且,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把它定為區(qū)花。
桂樹壽命很長,一般都可活一百多年,有的樹齡往往高達幾百年的。江浙一帶老桂很多,杭州西湖滿覺垅一帶,滿山都是老桂,連附近板栗樹上的栗子也帶桂花香味,所以杭州的桂花栗子是遠近聞名的。每到桂花成熟季節(jié),滿覺垅的姑娘們在樹下?lián)纹饚ぷ樱』镒觽兣赖綐渖嫌昧u晃。那金黃色的桂花,就像雨點一樣紛紛落下,被稱為"桂花雨"。此時那西湖邊上的滿覺垅,漫山漫谷,連綿數(shù)里地下著"桂花雨",濃郁的香氣中傳出姑娘小伙子愉快的笑聲和歌聲,勝似天堂美景。
此外,陜西漢中圣水寺內(nèi)有一株漢桂,樹雖蒼老,卻依然花繁葉茂,芳香四溢。魯迅的紹興故居中有一株百年四季桂。太湖之濱的光福桂花,已有六百多年的栽培歷史。蘇州城的大街小巷,每到中秋節(jié)前后,到處都洋溢著木犀花香,其中尤以怡園、留園為盛。留園桂樹叢邊的亭上,曾題有"聞木犀香"的匾額。
桂花不但在我國深受人們喜愛,國外許多地方也十分贊賞桂樹,并常常把它看作是一種崇高和榮譽的象征。在古希臘神話中,桂是用來獻給科學和藝術之神"阿伯隆"的圣物。古希臘人還用桂枝編織成花冠,稱為"桂冠",把它贈予有名的英雄或才華卓越的詩人。從1615年開始,英國王室便把被選拔出來的優(yōu)秀詩人稱為"桂冠詩人"。直到近代,人們還給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優(yōu)勝者贈桂枝,以示給予他崇高的榮譽。不過桂冠是用月桂樹葉編織的,月桂是樟科的芳香植物,與我國木犀科的桂樹不是同科植物。
桂樹不但獻芳香于人間,其經(jīng)濟價值也是多方面的。桂花,香濃有甜意,可以窨茶、浸酒,作桂花糖。可拌糖漬用以制作各式糕點和甜食;桂花元宵、桂花芋艿、桂花藕粉、桂花發(fā)糕等,香甜可口。桂花含有芳香油,是制作香料和飲料的珍品,如桂花露、桂花酒等,也是名貴的化妝原料。桂花性辛溫,能化痰生津,有暖胃、平肝、益腎、散寒之功效。桂皮可以提取染料、鞣料,也可與桂葉一樣作調(diào)料,烹飪中為食品增進幾分清香。桂木堅實質(zhì)密,木材有光澤,紋理美麗如犀角紋,故有木犀之稱,是作雕刻的良材。
下一篇: 十九玉蕊花與玉蕊亭_中國名花異草故事
標簽: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觀點,作為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部分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如果網(wǎng)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處理!轉(zhuǎn)載本站內(nèi)容,請注明轉(zhuǎn)載網(wǎng)址、作者和出處,避免無謂的侵權糾紛。
Copyright © 2008 www.nanjingbohai.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 家長學院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