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來源于:中國民間故事網(wǎng)
東海中一大群金背鯉魚白肚鯉魚,灰眼鯉魚,聽說禹王要挑選能躍上龍門的風(fēng)流毓秀之才管護龍門,便成群結(jié)隊,沿黃河逆流而上。 還沒望見龍門的影子,那一條條灰服鯉魚便被黃河中的泥沙打得暈頭轉(zhuǎn)向,就拐過頭來,順流而下,不費吹灰之力又游回黃海。不幸,正碰上張著大口的魚鱉海怪,便嗚呼哀哉了。
但金背鯉魚和白肚鯉魚,擺成一字兒長蛇陣,輪流打前鋒,迎風(fēng)擊浪,日夜兼程,終于游到了龍門腳下。它們把頭伸出水面,仰望龍門神采:只見那神奇的龍門兩旁,各有一根合抱粗的漢白玉柱。玉柱上雕著活靈活現(xiàn)的石龍。龍身纏著玉柱,盤旋而上,直到百丈柱頂。龍門中水浪滔天,銀亮的水珠飛濺到龍頭之上,—恰成“二龍戲珠”的奇異彩圖。背景是藍天白云,映襯著龍門兩側(cè)的石刻對聯(lián): “長長長長長長長,朝朝朝朝朝朝朝”。這景色勝過那蓬萊仙境。
鯉魚們看罷美景,就向禹王報名應(yīng)試。禹王一見大喜,說: “魚龍本是同種生,躍上龍門便成龍。”
鯉魚們一聽,立即鼓鰓搖尾,使盡平生氣力向上躍去,沒想到剛跳出水面一丈多高,就跌了下來,摔在水面上,老痛老痛的。但它們并不灰心喪氣,而是日夜苦煉摔尾跳躍之功。就這樣直練了七七四十九天,一下能躍七七四十九丈高。但要躍上那百丈龍門,還差得很遠。
大禹見鯉魚們肯苦練過硬功夫,就點化它們說: “好大一群魚!”有條金背鯉魚聽了禹:王的話大有所悟,對群魚說: “禹王說: ‘好大一群魚’,不是啟發(fā)我們要群策群力躍上龍門嗎?”群魚齊呼: “多謝禹王!”
鯉魚們高興得搖頭擺尾,一條條瞪眼、鼓鰓,用尾猛擊水面,只聽“膘膘”的擊水聲接連不斷。一躍七七四十九丈高,在半空中一條為一條墊身,喘口氣兒,又是一躍七七四十九丈高。只差兩丈了,禹王用手扇過一陣清風(fēng),風(fēng)促魚躍,眾魚一條接一條地躍上了它們?nèi)找瓜蛲凝堥T。
卻說有條為眾魚喚氣墊身的金背鯉魚,跟看同伴們都躍上了龍門,惟獨自己還留在龍門腳下。它尋思道:我何不借水力躍上龍門。恰巧黃河水正沖在龍門河心的巨石上,浪花一濺幾十丈高,這金背鯉魚猛地竄出水面,躍上浪峰,又用尾猛擊浪尖,魚身一躍而起,沒想到竟躍到藍天白云之間。一忽兒又輕飄飄地落在龍門之上,如同天龍下凡。大禹一見,贊嘆不已,隨即在這條金背鯉魚頭上點了紅,一霎時,魚龍變化。金背鯉魚變成一條吉祥之物一黃金龍。大禹命黃金龍率領(lǐng)眾鯉魚管護龍門。怪道老人傳說,過去在黃河上撈魚的人如果撈到頭頂有紅的鯉魚,就立即放回黃河中。學(xué)校招生出榜,姓名上點紅作法就來源于此。
韓城自古讀書人多,便“把童生進仕”,喻為“魚躍龍門”。韓城城里還設(shè)立過“龍門書院”。文廟大門照壁上有磚雕的“魚躍龍門圖”。
上一篇: 龍公主戲神珠
下一篇: 鯉魚躍龍門的傳說故事
標簽:
【相關(guān)文章】
皖南民間故事:七仙女和瑞草魁
朝鮮族傳說故事:朝鮮族吃冷面的傳說
哈尼族民間故事:哈尼族新米先喂狗的由來
桃花仙女智斗黑蛇精
蒙古族民間故事:部落祖先神話——《天女之惠》
天池水
帝堯牧馬:帝堯與鹿仙女
盤古的傳說
千年畫緣
夫妻巖傳說
版權(quán)聲明: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觀點,作為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部分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如果網(wǎng)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處理!轉(zhuǎn)載本站內(nèi)容,請注明轉(zhuǎn)載網(wǎng)址、作者和出處,避免無謂的侵權(quán)糾紛。
樵夫與狐仙
牧童和仙女
荷花仙姑
牡丹仙女
天鵝仙女
白衣仙姑
觀音不結(jié)婚的傳說
天女散花
太陽和月亮
蓮花女
漾濞彝族民間故事-洛巴的故事
漾濞彝族民間故事-啰巴的故事
彝族民間故事:楊狀元回鄉(xiāng)
哈尼族民間故事:阿朱尼作弄山官
哈尼族民間故事:阿朱尼祖?zhèn)髦畬?/a>
哈尼族民間故事:阿特波還高利貸
土家族民間故事:羅蘭嬌的故事傳說
少年王陽明智對和尚
清明時節(jié)筑高墳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福蔡慶與人血饅頭
毛南族民間故事《三九的故事》
豆腐橋
漾濞彝族民間故事--“今天星宿子……”
五火神炸關(guān)溝的傳說故事
招魂的來歷
彝族民間故事-仙人洞的傳說
王昭君:嫁繼子淚洗面 生子成就匈奴國
蒙古族民間傳說——樹木圖騰崇拜
湘西民間故事《老大和老二分家》
Copyright © 2008 www.nanjingbohai.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 家長學(xué)院 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