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_制服丝袜中文字幕在线_高清无码中文字幕影片_亚洲综合欧美在线一区在线播放_国产精品中文久久久久久久_四虎影免看黄_97影院午夜伦不卡_久久精品国产乱子伦_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_欲色欲色天天天WWW

中國民間故事
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故事世界 > 中國民間故事

巧媳婦的故事


作者:佚名       來源于:中國民間故事網(wǎng)

巧媳婦的故事

巧 姑 妙 答

從前有個頂聰明的人,名叫張古老。他一共有四個兒子,老大、老二和老三,都已經(jīng)娶了媳婦,只有老四還 是條光棍。兄弟們沒有分家。由張古老帶著在一起過日子。

說也奇怪,這三兄弟都生得呆頭呆腦,一點也不像他的老子;娶進來的這三個媳婦,也是半斤配八兩,心里都不大靈活。一家子人沒有一個討得張古老的喜歡。

日子久了,張古老心里發(fā)愁。他想:我這塊老骨頭,總不能老賴在這世上,說不定哪一天,我兩腿一伸,看他們這么混混沌沌,怎么過日子呵!于是,他便想替四兒子找個乖巧一點的媳婦。現(xiàn)今,能給自己添個好幫手;將來,也好做個自己的替腳人,掌管這份家業(yè)。

想想容易,辦起來卻難了。張古老打聽來,打聽去,總沒有一個合適的。到底老漢是個聰明人,他想了一個巧妙的法子。

這天,他把三個媳婦叫到跟前,說:

“你們好久都沒有回家了,心里一定很掛念吧!今天,我就打發(fā)你們回家去。”

三個媳婦一聽說回家,歡喜得不得了,只問公公讓她們住多久。

張古老說:“大媳婦住三五天,二媳婦住七八天,三媳婦住十五天。三個人要一同回去一同回來。”

三個媳婦想也沒想,便連忙答應(yīng)了。

張古老又說:“往日你們回去,總要帶點東西孝敬我,但是,每一次帶回的東西都不如我的意。這次你們回去,也少不了要帶點東西的,不如我先說出我要的東西來。”

“你老人家只管開口,我們一定帶回來就是。”三個媳婦一齊說道。

張古老說:“大媳婦替我?guī)б恢患t心蘿卜回來;二媳婦替我?guī)б恢患埌鸹貋恚蝗眿D替我?guī)б恢粵]有腳的魚回來。”

三個媳婦一聽,都滿口答應(yīng)了。三個人便一齊動身回家了。

三個人走呀走的,不一會,便走到了一條三岔路口。大媳婦要往中間那條路去;二媳婦要往右邊那條路去;三媳婦要往左邊那條路去。三個人正要分手時,才記起公公的話來。

大媳婦說:“公公囑咐,讓我們一個住三五天,一個住七八天,一個住十五天,還 要同去同回。哎,三個人的日子又不一樣,同去還 容易,同回多難啊!”

二媳婦說。“是呀!同回才難啊!”

三媳婦也說:“是呀!同回才難啊!”

“還 有禮物呢?一個是紅心蘿卜,一個是紙包火,一個是沒腳魚。哎,才一聽好像是頂普通的東西,如今一想,都是些從來沒有見過的東西啊!”大媳婦著急地說。

“是啊!都是從來沒有見過的東西啊!”二媳婦也著急地說。

“是啊!都是從來沒有見過的東西啊!”三媳婦也著急地說。

“不能同去同回,又沒有這些禮物,公公是不會讓我們進屋的,這怎么辦呢?”大媳婦更是著急了。

“這怎么辦呢?”二媳婦也更著急了。

“這怎么辦呢?”三媳婦也更著急了。

三個人想來想去,真不知怎么才好。大家都急得不得了,又不敢回去,便坐在路邊上哭起來了。

三個人哭呀哭呀,從日出哭到日落,越哭越傷心,越哭越熱鬧。哭得驚動了住在近邊的王屠戶。

王屠戶帶著女兒巧姑,在路邊搭了個草棚,擺了張案板,天天賣肉過日子。這天聽到了哭聲,便向女兒說道:

“巧姑,去看看是哪個在哭?出了什么事情?”

巧姑走了出來,見是三位大嫂在那里哭成一堆。問道:

“三位大嫂,你們有什么心事,為何哭得這樣傷心?”

三個人一聽有人來問,連忙抹掉眼淚,一看,只見是位大姐站在面前。她們止住了哭聲,把事情的原委,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她。

巧姑一聽,想也沒想,便笑著說:“這很容易,只怪你們沒有想清楚。大嫂,你三五天回來,三五一十五,是十五天回來;二嫂你七八天回來,七八一十五,也是十五天回來;三嫂也是十五天回來,你們不是能同去同回嗎?”

巧姑接著又說:“三件禮物:紅心蘿卜是雞蛋,紙包火是燈籠,沒腳魚是豆腐,這些東西家家都有,是頂普通的東西呢。”

三個人一想,果然不錯,便謝了謝大姐,高高興興地分了手,各自回家去了。

三個人在家,都足足住了半個月。這天,她們一同回來了。見著公公,把禮物也拿了出來。

張古老一看,吃了一驚。原來她們帶回來的禮物,一點也沒有錯。他心里知道,這不是她們自己想出來的,便問她們。三個人也不敢隱瞞,就把實情一五一十地說出來了。

張古老一聽,決定要去會會這位姑

這一天,張古老一直走到賣肉的草棚子里,連忙叫老板稱肉。

王屠戶不在家,巧姑走出來,問道:

“客人,你要稱什么肉?”

張古老說:“我要皮貼皮,皮打皮,瘦肉沒有骨頭,肥肉沒有皮。”

巧姑聽了,一聲不響,便走到案板那邊去了,一會,就拿來了四個荷葉包包,齊齊整整地放在張古老面前。

張古老一看,一樣是豬耳朵,皮貼皮;一樣是豬尾巴,皮打皮;一樣是豬肝,瘦肉沒有骨頭;一樣是豬肚子,肥肉沒有皮,一點也沒有錯。他心里一喜,便想道:這才是我的媳婦啊!

張古老回到家里,馬上請了一個媒人去向王屠戶說親。王屠戶知道張古老的底細,和巧姑一商量,便答應(yīng)了。不久,張古老選了個日子,把巧姑接了過來,和四兒子成了親。

張古老得了這樣一個聰明的媳婦,滿心歡喜,平日里,特別把她看得重,還 有心要她當(dāng)家。

巧姑見公公對自己這樣好,也頂尊敬他。

日子久了,大媳婦、二媳婦和三媳婦便有些不自在了。背地里嘰哩咕嚕地說:“公公有私心,只心疼四兒媳婦,嫌棄我們。”

張古老看出了她們的心思,他想:“要大家心服,非得想個法才行。”

這天,他把四個媳婦都叫攏來了,對她們說道:“我一天天老了,很難管上這份家。我想把這份家給你們來管,但是家里人口多,事情雜,要有個頂聰明能干的人才管得下。我不知道你們里邊哪個最聰明,最能干?”

四個媳婦一齊說:“公公,你就試試吧!”

張古老說:“好,我就試一下吧!試出來哪個最能干,最聰明,家就讓她當(dāng)。這是你們自己說的,以后不準(zhǔn)埋怨啊!”

大家同意了。

張古老說:“會居家的人,就知道節(jié)省,無的做出有的來。我就在這點上出題目,要用兩種料子,炒出十種料子的菜來;用兩種料子,蒸出七種料子的飯來。哪個做得出,就是頂聰明能干的人,家就歸她當(dāng)。”說罷,張古老就轉(zhuǎn)頭問大媳婦:

“你做得出嗎?”

大媳婦一想:兩種料子就只能當(dāng)兩種料子用,哪能當(dāng)十種料子用呢?便說:

“你別鬧著玩了,這哪里做得出來?”

張古老又問二媳婦:“你做得出來嗎?”

二媳婦一想:平日蒸飯,都只用大米,頂多再加一二種料子,哪來的七八種料子,便說:

“公公,你別逗弄我們了,這哪里做得出來?”

“你做得出來嗎?”張古老又回頭問三媳婦。

三媳婦心想:兩位嫂子都做不出來,我更不用說了,便沒有做聲。張古老知道三媳婦也做不出來的,便說:

“想你也是做不出來。”最后,才問巧姑:“你呢?”

巧姑想了想,說:“我試試看。”

巧姑走到廚房里,用韭菜炒雞蛋,炒了一大碗,用綠豆和在大米里,蒸了一大盆,端到張古老面前。

張古老一看,說道:

“我要的是十種料子的菜,怎么只有兩種?我要的是七種料子的飯,怎么也只有兩種?”

巧姑說:“韭菜加雞蛋,九樣加一樣不是十樣?綠豆和大米,六樣加一樣,不是七樣?”

張古老一聽,高興極了,連聲說對,當(dāng)場就把鑰匙拿了出來,給巧姑了。

巧姑當(dāng)家以后,把家里的事情,安排得妥妥貼貼,吃的穿的,都是自己做出來的,一家人過得舒舒服服。

有一天,張古老閑著沒事做,便坐在大門邊曬太。突然,他想起自己過去的日子,年年欠債、受氣。如今日子過好了,自由自在。真是萬事不求人。一時高興,順手在地上撿了塊黃泥坨坨,在大門上劃了幾個大字:“萬事不求人。”

不料,當(dāng)天知府坐著轎子,從這門前經(jīng)過。他一眼便看見門上這幾個大字,大大吃了一驚,心想:這人好大的膽,敢說出如此大話來,這不是存心把我也沒有放在眼里。好吧!我叫你來求求我。便厲聲叫道:“趕快放下轎,給我把這個講大話的人抓來。”

衙役們馬上兇惡地把張古老從屋里拖了出來。

知府一見,瞪著兩眼說道:

“我道是什么三頭六臂,原來是個老不死的老頭。你夸得出這種大話,想必有大本事。好吧!限你三日之內(nèi),替我尋出三件東西來。尋得到,沒有話說,尋不到,就辦你個欺官之罪。”

張古老說:“老爺,是三件什么東西?”

知府說:“要一條大牯牛生的犢子;要灌得滿大海的清油;要一塊遮天的黑布。少一件,便叫你嘗嘗本府的厲害。”說罷,便坐著轎子走了。

張古老接了這份差使,掏空了心思,也想不出個辦法來對付,整日里愁愁悶悶,飯也吃不下,覺也睡不著。

巧姑見了,便問:“公公,你老人家有什么心事,盡管跟我們說說吧!”

張古老說:“只怪我不該夸大話,和你說了也沒有用。”

巧姑說:“你老人家說吧,說不定也能想出個辦法來的。”

張古老只得把心事對巧姑說了。

巧姑一聽,說道:

“你老人家說的對嘛,莊稼人吃自己的,穿自己的,本來是萬事不求人。你老人家放心吧,這差使就讓我來對付。”

過了三天,知府果然來了。一進門,便叫道:“張古老在哪里?”

巧姑不慌不忙地走上前說:“稟大人,我公公沒在家。”

知府瞪著眼說:“他敢逃跑,他還 有官差在身啦?”

巧姑說:“他沒逃,是生孩子去了。”

知府奇怪起來了,說:“世上只有女人生孩子,哪里男人也生孩子?”

巧姑說:“你既知道男人不能生孩子,為什么又要大牯牛生犢子呢?”

知府一聽,沒話可說。停了好久,只得說道:“這一件不要他辦了,還 有兩件?”

巧始說:“請問第二件?”

“灌海的清油。”

“這好辦,請大人把海水車干,馬上就灌。”

“海有這么大,怎么車得干?”

“不車干,海里白茫茫的一片水,油又往哪里灌?”

知府一下把臉也羞紅了,便叫起來:

“這一件也不要了,還 有一件!”

巧姑說:“請問第三件?”

知府說:“遮天的黑布!”

巧姑說:“請問大人,天有好寬呢?”

知府說:“哪個曉得它有好寬,誰也沒有量過。”

“不曉得天有好寬,叫我們?nèi)绾稳コ恫寄兀俊?/p>

這一說,知府再也沒有話回了。紅著一副臉,慌忙地鉆進轎子里,跑了。

本來,張古老就有名,這一來,遠遠近近的人,更沒有一人不知道了。大家都說:“這一家子,有個頂聰明的公公,還 有個頂乖巧的媳婦。”

周健明搜集整理

新媳婦當(dāng)家

黑獐溝有個窮木匠,平日專門給人箍桶,鄉(xiāng)親都喊他張箍桶。他有一個女兒,名叫九斤,生得美貌端正,聰明能干,早就是高山上打鑼——名聲在外。

一天,張箍桶做活外出,家里來了一個老漢,請張箍桶做活。臨走,九斤姑道:“老爺子,您老貴姓?”我姓一斗米,二斗米,三斗五升四斗半。”九斤姑想了想說道:“啊,你老是石二爺吧?”老漢微笑著點了點頭。九斤姑又問道:“您老住在哪里?”老漢說:“我家住在東村,門前有記號:東邊叮孿歟西邊冷清清,看門的兩個人,須長在頸脖里,掃帚長在腦頂門。”九斤姑笑道:“石二爺,看來您老家屋東邊有個鐵匠鋪,西邊有個祠堂,門前還 長了兩棵樹吧?”石二爺笑著點點頭走了。

聽說石二爺有請,張箍桶背了家業(yè)來到石二爺家。一見面石二爺就說:“我要箍的桶很多,箍一個早早桶,中午桶,小小桶;還 要箍一個有蓋無底桶,有底無蓋桶,兩個耳朵高空聳,中間通通;再箍一個中間橫架一根梁,尾巴翹起在天空,翻轉(zhuǎn)過來撲通通。”張箍桶一聽,心想他箍的這些桶,我哪知是些什么東西,還 是回家問問九斤姑吧?便和石二爺扯白說道:“誰曉得你箍這多桶?有些工具沒帶全。我還 得回家拿來呢!”

張箍桶回到家里,把石二爺?shù)脑捀沤锕?u>一娘一說,九斤姑脫口說道:“這容易做,早早桶是早晨用的家業(yè),那是洗臉盆;中午桶是晌午用的家業(yè),那是飯桶;小小桶是尿桶;有底無蓋桶是腳盆;有蓋無底桶是鍋蓋;兩個耳朵高空聳,中間直通通,那是飯甑子;翻轉(zhuǎn)過來撲通通是打水用的吊桶。”張箍桶領(lǐng)教后來石二爺家,一進門,裝作早就心中有數(shù)的樣子喊道:“石二爺,你要做的洗臉盆、飯桶、尿桶、腳盆、吊桶,我把家業(yè)拿來了可以做。”石二爺卻說道:“這些東西我都不做了,現(xiàn)在我要做一個聚眾金絲桶。”張箍桶問道:“聚眾金絲桶是個啥樣的?”石二爺答道:“上無蓋,下無底四面城墻不通風(fēng),上蓋樓室到銀街,十字路口在當(dāng)中,千軍萬馬內(nèi)面蹲,中間住個趙子龍。”張箍桶一聽又不知道是什么東西,只好又扯白話說,回家拿長線刨子。回家后九斤說:“哪是什么聚眾金絲桶?分明是養(yǎng)蜂用的蜂箱嗎?”張箍桶弄清后又到石二爺家,滿不在乎的說道:“石二爺,你沒有養(yǎng)蜂,做箱搞啥子?”石二爺說,“聚眾金絲桶我也不做了。現(xiàn)在對你說實話吧,聽說老弟女兒九斤聰明過人,我早想領(lǐng)教領(lǐng)教,今天看來,果然不錯。”說后又留住張箍桶在家攀談。

張箍桶前腳走,石二爺后腳便請了紅媒,到張箍桶家給自己三兒子提親。因為石二爺一家為人正直,心腸善良,很有名聲,所以張家父女也很樂意地答應(yīng)了。以后,納了聘禮,擇了吉日,大紅花轎,細吹細打娶回九斤。

有一天,石二爺把大媳婦、二媳婦、三媳婦都叫到堂屋里說道:“以前這個家靠我這把老骨頭架支撐著,眼下我的歲數(shù)來了,這個擔(dān)子也該卸了。我想從你們妯娌中找一個來當(dāng)這個家,把我的擔(dān)子接過去。這里有青布一丈二尺,我要做四樣?xùn)|西:一件老衫,一個搭褳,一條汗巾,一個披肩,誰能做,就讓誰當(dāng)這個家。”說完盯著三個媳婦,看誰來揭這個榜。大媳婦說道:“按說一丈二尺布只能做一件長衫,既然老輩子要做四樣?xùn)|西,不夠我們就添上,莫說老輩子還 拿出這些布,就說一寸不拿,全部由我們拿出來,也是我們晚輩子應(yīng)該孝敬的。”石二爺忙說:“不行,添一寸也不行,我就是要看看誰個心巧手藝高。”接著二媳婦冷冰冰地說道:“一丈二尺布做一件長衫也不夠,要做四樣?xùn)|西除非是神仙。”兩個媳婦都說不能做,石二爺又看三媳婦九斤,九斤不緊不慢地說道:“讓我試試吧!”說著接了青布。

第二天,九斤把做好的衣裳拿了出來,公爹一試很得體,很合適,高興的像吃了歡喜一樣。接著問道:“還 有三樣?xùn)|西呢?”九斤扯著長衫上的荷包說道:“現(xiàn)在哪里還 有用搭褳的?有東西裝在荷包里就行了。”石二爺連說:“有理,有理。”又問道:“我要的汗巾呢?”九斤說:“把小襟子扯起來擦汗還 不是能行嗎!”“要得!要得!”“我要的披肩呢?”“做活挑擔(dān)子時,把長衫的后幅往肩上一搭,不就成了披肩嗎?”“嗯,也要得!”

從此,九斤姑做了石家的當(dāng)家人。

楊才德搜集整理




上一篇錢六姐的故事

下一篇阿凡提的故事(維吾爾族)



 【相關(guān)文章





版權(quán)聲明: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觀點,作為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部分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如果網(wǎng)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處理!轉(zhuǎn)載本站內(nèi)容,請注明轉(zhuǎn)載網(wǎng)址、作者和出處,避免無謂的侵權(quán)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