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_制服丝袜中文字幕在线_高清无码中文字幕影片_亚洲综合欧美在线一区在线播放_国产精品中文久久久久久久_四虎影免看黄_97影院午夜伦不卡_久久精品国产乱子伦_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_欲色欲色天天天WWW

中國童話故事
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世界 > 中國童話故事

《遺失城》原文·陳木城


作者:陳木城       來源于:世界兒童文學網(wǎng)

陳木城

前言

關(guān)于“遺失城”的故事,是三年前,我在中亞旅行,路經(jīng)尼泊爾邊境,認識我國西藏流亡印度的年輕喇嘛——達司克里巴圖先生告訴我的。他的英文名字叫克里特,是一個研究西藏史的年輕人。

在坡卡拉的村莊旅館里,他告訴我“遺失城”的故事,我驚訝不已。他的態(tài)度很認真,又給我許多“遺失城”的資料,所以,我不得不相信這是真實的。

我是旅行作家,寫過些旅行的報道文章。我把“遺失城”的故事,投給英國倫敦的《旅行者》雜志。不久,接到他們的退稿,還附上主編蘇寇茲先生的信,信上說:

親愛的伍德•陳先生(伍德是我的英文名字):

隨函奉寄閣下1986年3月4日來稿,我們相信這是世界上最珍貴的旅行故事;但是,我們不得不說它是一篇精彩有趣的童話故事——童話的定義正是不可思議的真實故事。

我們建議你把稿子投給美國的《蟋蟀》雜志(美國兒童雜志),謝謝你的稿子,敬祝旅途愉快。

我要感謝蘇寇茲先生的英國式幽默,給了我這個靈感。一年多前,我回臺北定居,就開始著手整理“遺失城”的資料,希望能寫給我們的小朋友看,就算是“童話故事”好了,至少也不負年輕喇嘛克里特先生的一片熱心。

由于事忙,而且資料很龐雜難懂,這是我的第一篇“遺失城”的故事。

1、“遺失城”的背景

“遺失城”位置在我國塔里木盆地西南、喀拉昆侖山東麓,闐西南一百多公里的沙漠上。

1960年,有一支西藏難民繞道盆地的邊緣,企圖翻越昆侖山口,向喀什米爾,中印邊境逃亡時發(fā)現(xiàn)了它。

為了使你更清楚“遺失城”在我國的地理圖,特別附上“疆域圖”給你參考。

從文獻上知道,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qū)在古代被叫做“西域”,沿著塔里木盆地的綠洲,古時候確實曾經(jīng)建立了許多小國;但是,“遺失城”都不屬于這些小國。因為,在西域諸國建立起來的時候,“遺失城”的爾里不達國,早就消失了。

“遺失城”的資料記載,當時,塔里木盆地不是沙漠,而是廣大的內(nèi)湖,一片碧綠萬頃。按照地質(zhì)學家的推算,爾里不達國至少建立在六千多年前,并且至少在六千年前消失。關(guān)于爾里不達的存在,我們在古尼泊爾部族雪龍人的神話故事里,發(fā)現(xiàn)有疑似爾里不達人的描寫。故事中說爾里不達人身材結(jié)實矮小,反應靈敏,只有一只眼睛,長著像犀牛的角。不過,生性和平,只是不善于辨認方向,經(jīng)常迷失在山里,向雪龍人求援。

為什么爾里不達人會突然消失呢?在他們留下來的“遺失城”,專家學者都正在探求這個答案。

2、為什么會有“遺失城”?

“遺失城”的門墻上刻著一些奇怪的文字。

這種文字現(xiàn)代的語言學家還無法給它歸類,是方塊字直寫,但又不是中文,有點像回文,但是它卻又直寫。克里特先生會用原文發(fā)音,太難念,我忘了。它原文的意思是:“爾里不達人遺物寶藏之城”。

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國家、民族,為了百姓的遺物,大費周章地蓋這樣的城堡,而更可笑的是,爾里不達人遺失了,卻只留下他們的“遺失城”。

有一份從石塊上拓印下來的文件,大意是“根據(jù)國王的命令:‘不準遺失物品及私藏他人物品,違者判處重刑。’若有違反,本廳判有罪,監(jiān)禁‘遺失城’很久很久,負責城內(nèi)雜役。不準再議。”

這可能是一份判決書,證明爾里不達人當時有法律、有法院和官吏。可是,為什么國王會下這樣奇怪的法令呢?

有人認為:爾里不達人很健忘,經(jīng)常遺失東西,堆滿街頭,妨礙交通,破壞市容;甚而,有人不愿工作,以撿拾為生,影響生產(chǎn),嚴重地影響社會秩序和經(jīng)濟發(fā)展。所以,國王特別下了這道命令。

有人認為:如果是這樣,國王也太矯枉過正了。因為法令上說,遺失者有罪,那還有誰敢去認領(lǐng)呢?撿到東西大家都不敢私藏,通通交給了政府,又沒有人敢去認領(lǐng),越積越多,多得沒地方放,才蓋了這座“遺失城”來收藏。

從“遺失城”里發(fā)現(xiàn)的人類化石,證明這份文件是可能的。至于學者的說法,雖然很難自圓其說,但是也并不是完全沒有道理。

3、一本小朋友的日記簿

“遺失城”里的物品放得非常雜亂,像一座沒有人管理的倉庫,研究工作進行得非常困難。

研究人員在城里發(fā)現(xiàn)了一本小朋友的日記簿。日記是寫在羊皮上,用牛筋穿綁起來的。

這證明當時還沒有紙張,爾里不達人已經(jīng)懂得畜牧,可能是人類最古老的游牧民族。

最重要的是,在日記里有許多關(guān)于“遺失城”的描寫。

——早上到了學校,我們先到老師那里交繳自己撿到的東西。人很多,隊伍排得很長。我交出路上撿到的褲子,老師搖頭說:有人連褲子也丟了。

——《日記之一》

——為了幫老師的忙,學校規(guī)定,每人都要學會寫失物招領(lǐng)啟事。撿到多少東西,就要自己寫多少啟事。最慘了,他撿到很多很多東西,就要寫很多很多張啟事。

——《日記之二》

——學校里的大禮堂裝不下了,來了很多大人,趕著駱駝來載走。老師說:這些東西要送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那里有座“遺失城”;以后要帶大家去參觀,我們才會知道誠實的好處和隨便掉東西是多么不好的壞習慣。

——《日記之三》

學者們都一致認為這本日記很有價值。它不但記錄當時小朋友學校教育的情形,家庭的生活,還無意間描寫了“遺失城”的事跡,為研究考證工作提供了不少解答。

為什么小朋友會撿那么多東西?是不是爾里不達人真的成天在遺失東西?那又為什么呢?

這本日記全部37篇,沒有標上年月日期,很多記錄非常有趣,希望有一天我能把它譯成中文出版。可是,目前還不可能。因為日記本里全部用了1629字,而語言學家確定知道的只有957字,還有672個字還沒破解出來。

4、8792件報案記錄

美國史丹佛大學東方考古研究所柯立芝教授,是“遺失城”有名的研究學者。最后在國際考古學報發(fā)表了一篇論文,探討“遺失城”里出土的“8792件報案記錄”。

這份記錄大小不等地分裝成153冊,總共8792件。里面沒有編頁,也沒有日期,只有報案人,案發(fā)地點,案件敘述和接受報案人的簽名。這份資料現(xiàn)在保存在新德里國立博物館里,是陸陸續(xù)續(xù)被發(fā)現(xiàn)的,實際上的數(shù)量可能還要更多。

柯立芝證實這是爾里不達政府單位的檔案資料,只是他也不知道為什么這么龐大的資料,負責單位竟也遺失了,流落到“遺失城”里來。

柯立芝教授率領(lǐng)他的十九位研究生,花了一年的時間,就現(xiàn)有資料加以分析整理,得到了許多新發(fā)現(xiàn)。他依照報案內(nèi)容的類型,概分成七大類,并且得到下面這份統(tǒng)計表:

項目 內(nèi)容 件數(shù) 百分比

一、兒童保護 關(guān)于兒童教育、衛(wèi)生、虐待、傷害、養(yǎng)育等案件 242 2.75%

二、家庭糾紛 結(jié)婚、離婚、遺產(chǎn)繼承及仲裁等案件 149 1.69%

三、災害救濟 風災、火災、疾病、洪水、霜雪、地震等申報案件 1023 11.64%

四、公共安全 道路、山崩、房屋等會影響公共危險的案件 428 4.87%

五、債務糾紛 償還、借貸等案件 89 1.01%

六、遺失案件 撿拾牛羊馬匹、兒童、日常用品……等報案案件 6103 69.42%

七、其它 無法歸類的案件 758 8.62%

從圖表中可以看出“遺失案件”有6103件,占全部的69.42%,比例最高,證明了爾里不達的確因為百姓“遺失東西”的問題,造成了很大的困擾。

社會學家對這份資料最感興趣。在我們社會常見的:綁架、勒索、吸毒、搶劫、偷竊、少年犯罪、色情、交通、貪污、賭博等犯罪問題,在8792件記錄里都沒有發(fā)現(xiàn),只有“遺失案件”一枝獨秀。社會學家認為爾里不達人的社會比我們安靜、和平、淳樸可愛多了。

5、各家學者的推斷

根據(jù)現(xiàn)有的資料,各科學者研究的結(jié)果,紛紛提出他們大膽的假設(shè)。

——考古學家:證實爾里不達是人類最古老的文明古國,這將使人類的文明發(fā)展史重新改寫,他們至少在六千年前消失,至于為什么會突然消失,考古學家無法說出答案。

——社會學家認為:爾里不達有完善的社會制度,社會和諧安樂,人民守法,愛好和平;可是因為某種原因,人民善于遺失物品,可能因為這個特性,依據(jù)“兩頭蛇理論”,爾里不達人因此遺失了自己,也遺失了整個社會國家。

——宇宙學家不認為爾里不達是人類,他們是來自外星球的動物,所以才會只有一只眼睛。因為逃亡到地球來,后來回去了,才會這樣突然消失。

——人類學家認為:由于爾里不達人右腦顳葉里主管記憶的大腦皮質(zhì)發(fā)育不完全,嚴重影響他們的記憶,所以丟東掉西,到處遺失東西,才會產(chǎn)生“遺失城”的人類大笑話。

——自然科學家不贊同人類學家的看法,他們從資料里發(fā)現(xiàn),爾里不達人沒有數(shù)量、次序的概念,不會分類,不懂得點算東西的數(shù)量,所以掉了多少也不知道。不懂得分類整理,所以東西零亂,不會劃分行政區(qū)域,編列門牌號碼,連報案記錄都沒有編頁,沒有分類,這是“善于遺失”的主要原因。

——語言學家很支持自然科學家的發(fā)現(xiàn),他們在各種文件資料里,的確找不到有關(guān)數(shù)量、次序的描寫。小朋友的日記沒有年月日,提到數(shù)量時只用“很多很多”這樣的形容詞。當時當然沒有阿拉伯數(shù)字(1、2、3、4、5、6、7、8、9、10),也沒有英文的one、two、three、four……沒有中文的一、二、三、四、五……因為當時這些國家還沒誕生,也就沒有這些文字。

——一個研究語言的朋友,提供我一個有趣的說法,他說爾里不達人和漢人有關(guān),因為閩南語來自中原,閩南語中有一個“阿里不達”的形容詞,是形容人做事零亂,沒有秩序,亂七八糟。

果真如此,這個形容詞正是“爾里不達”人的寫照,可能他們就是太“阿里不達”了,所以無法生存,很快地從地球上消失了。

后記

不知道各位看了這個故事,會覺得這是考古報告,還是一篇童話故事?

如果你不相信這是事實,那就當做一篇童話來看吧(也許我應該改行當童話作家了)!

明年(1989年)6月,我將參加一個國際學者組成的考古隊,在尼泊爾加德滿都集合,親自到“遺失城”去做為期三個月的采集研究,我很高興達司克里巴圖先生也會參加,他可以為我解決藏文的困難。我希望能多為小朋友采集到更多的“遺失城”的故事。

如果在啟程之前,能多搜集些對于“遺失城”的意見,也許對我的采集工作有幫助。歡迎你跟我聯(lián)絡(luò),我的國際郵政信箱是:

臺北郵政信箱8792號,伍德•陳先生。

謝謝!




上一篇《九重天》原文·周銳

下一篇《狐貍過生日》原文·雨雨



 【相關(guān)文章





版權(quán)聲明: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觀點,作為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部分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如果網(wǎng)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處理!轉(zhuǎn)載本站內(nèi)容,請注明轉(zhuǎn)載網(wǎng)址、作者和出處,避免無謂的侵權(quán)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