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個胖胖的年輕人,穿著一身夏天的衣服,戴著一頂巴拿馬帽。他的行李帶得不多,因為行李這東西在炎熱的天氣里是一種累贅。他只帶著游泳帽和游泳褲
──這不能算很多。
現(xiàn)在媽媽“八月太太”來了。她是一個水果批發(fā)商,擁有許多蓄魚池,兼當(dāng)?shù)刂鳌K┲粭l鼓鼓的裙子⑧。她很肥胖,但是活潑;她什么事都于,她甚至還親手送啤酒給田里的工人喝。
“你必汗流滿面才得糊口⑨。”她說,“因為《圣經(jīng)》上是這樣說的。事做完了以后,你們可以在綠樹林中跳舞和舉行一次慶祝豐收的宴會!”
她是一個細(xì)致周到的主婦。
現(xiàn)在有一個男子走出來了。他是一個畫師──一個色彩專家,樹林是知道這情況的。葉子全都要改變顏色,而且只要他愿意,可以變得非常美麗。樹林很快就染上了紅色、黃色和棕色。這位畫家吹起口哨來很像一只黑色的燕八哥。他工作的速度非常快。他把紫綠色的啤酒花⑩的蔓藤纏在啤酒杯上,使它顯得非常好看──的確,他有審美的眼光。他現(xiàn)在拿著的顏料罐就是他的全部行李。
他后面接著來的是一個“擁有田產(chǎn)的人”。這人只是關(guān)心糧食的收獲和土地的耕作;他對于野外打獵也有一點(diǎn)興趣。他有獵狗和獵槍,他的獵袋里還有許多硬殼果。咕碌──咕碌!他帶的東西真多──他甚至還有一架英國犁。他談著種田的事情,但是人們聽不清他的話,因為旁邊有一個人在咳嗽和喘氣──“十一月”已經(jīng)來了。
這人得了傷風(fēng)病──傷風(fēng)得厲害,因此手帕不夠用,他只好用一張床單。雖然如此,他說他還得陪著女傭人做冬天的活計。他說,他一出去砍柴,他的傷風(fēng)就會好了。他必須去鋸木頭和劈木頭,因為他是木柴公會的第一把鋸手。他利用晚上的時間來雕冰鞋的木底,因為他知道,幾個星期以后大家需要這種有趣的鞋子。
現(xiàn)在最后的一個客人來了。她是“火缽老媽媽”。她很冷,她的眼睛射出的光輝像兩顆明亮的星星。她拿著栽有一株小楓樹的花盆。
“我要保護(hù)和疼愛這棵樹,好使它到圣誕節(jié)的時候能夠長大,能夠從地上伸到天花板,點(diǎn)著明亮的蠟燭,掛著金黃蘋果和剪紙。火缽像爐子似地發(fā)出暖氣,我從衣袋里拿出一本童話,高聲朗誦,好叫房間里的孩子們都安靜下來。不過樹上的玩偶都變得非常活躍。樹頂上的一個蠟制的小安琪兒,拍著他的金翅膀,從綠枝上飛下來,把房里大大小小的孩子都吻了一下,甚至把外面的窮孩子也吻了。這些窮孩子正在唱著關(guān)于“伯利恒的星”的圣誕頌歌。
“現(xiàn)在車子可以開了,”哨兵說。“我們已經(jīng)弄清楚了這十二位旅客。讓另一輛馬車開出來吧。”
“先讓這十二位進(jìn)去吧,”值班的大尉說。“一次進(jìn)去一位!護(hù)照留給我。每一本護(hù)照的有效期間是一個月。這段時間過去以后,我將在每一本護(hù)照上把他們的行為記下來。請吧,‘一月’先生,請你進(jìn)去。”
于是他走進(jìn)去了。
等到一年以后,我將告訴你這十二位先生帶了些什么東西給你,給我,給大家。我現(xiàn)在還不知道,可能他們自己也不知道──因為我們是活在一個奇怪的時代里。
①丹麥古時有一種游戲,即把一只貓兒關(guān)在一個桶里,然后用繩子把桶懸在樹上。大家敲著桶,待桶敲破時貓兒就變出來了。
②齋戒是基督教中的一種儀式,經(jīng)常在復(fù)活節(jié),也就是三月間舉行。齋戒時期一共是40天。這四十天在丹麥的傳說中名為“四十位騎士日”。
③這是一個文字游戲。Marts(三月)和Marsch(開步走)這個字的讀音差不多,但意義完全不同。
④因為4月1日是“愚人節(jié)”。
⑤《木刻》(Traesnit)是丹麥?zhǔn)攀兰o(jì)的一個抒情詩人克里斯仙·溫得爾(Christian Winther,1796-1876)的一部詩集的名稱。
⑥李加爾特(Christian Ernst Richardt,1831-1892)是另一位丹麥?zhǔn)攀兰o(jì)的詩人。
⑦根據(jù)一個民間傳說,在紀(jì)元251年6月27日七個基督徒被異教徒所追逐,他們逃到一個石洞里去,在那里睡到紀(jì)元446年才醒。所以6月27日就成為“七個睡覺人”的紀(jì)念日。
⑧原文Storecrinoline,這是十九世紀(jì)初歐洲流行的一種裙子;它里面襯有一個箍,使裙子向四周撒開。
⑨這句話是引自《圣經(jīng)·舊約·創(chuàng)世紀(jì)》第三章第十九節(jié)。
⑩啤酒花是一種豆科植物,為制造啤酒的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