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嫁的故事
姑一娘一出嫁本是一件喜事,為啥子一娘一屋里的女眷們反倒要扯著姑一娘一抱頭痛哭呢?說來這里頭還 有一段故事哩。
古時候,有一對夫妻生了一個女兒,誰知不久,妻子死了,男的續(xù)了一個后房,說也巧,后房也生了一個女兒。
這個后房最不喜歡前房的女兒。粗重的活兒要前房的女兒去干,剩飯剩菜要前房的女兒去吃,對自己的女兒卻百依百順,嬌生慣養(yǎng)。
俗話說,天養(yǎng)人,肥樂樂;人養(yǎng)人,皮包骨。這話真的不假。前房的女兒雖說受折磨,卻長得結(jié)結(jié)實實、漂漂亮亮的像一朵花。后房的女兒雖說吃香的穿光的,一點事不做,卻長得尖嘴猴臉,黃皮寡瘦。
一日三,三日九。兩個女兒都長大了,都喊后房叫親一媽一,可后房就是不把前房的女兒當人待。她巴不得快點把前房的女兒打發(fā)出去,省得在家礙手礙腳扎人眼。便一逼一著男人緊趕慢趕地給前房女兒找了個窮苦娃子。
出嫁這天,后房心里打了壞主意,她扯著前房女兒哭著說:“女兒啊,你紅鞋去,白鞋來,連走幾回再莫(摸)到我家來。”其實她的意思是說,你穿著紅鞋嫁出去,死了丈夫穿著白鞋回來,等你婆家的人死光了,你不是穿了幾回白鞋了,那時你莫想再回來。村上的人聽了,都暗暗罵這個后房壞良心。前房女兒倒也乖一巧,曉得后一娘一施壞心眼,就拉著后一娘一的衣襟哭著說:“一娘一啊,女兒小轎去,大轎來,麒麟送子抱兒來。”這個女兒到了婆家,和丈夫一起勤扒苦做,不幾年,日子就過得紅紅火火,還 生個白胖白胖的男娃子。
又過了兩年,輪到后房的女兒出嫁了。陪嫁的東西裝了三只箱、四只柜。臨走時,后一娘一喜得瞇了眼,說了幾大籮筐吉利話。誰知這個女兒在一娘一家嬌養(yǎng)慣了,到了婆家橫豎不跟人講理,又懶得干活。終日里,不是跟丈夫打架,就是跟婆婆吵嘴。罵公公,打小姑,鬧得一家雞飛狗跳墻,不得安生。婆家說她是“掃帚星”,要趕她走。這女兒一氣上吊死了。
一日三,三日九。后房老了,又沒得兒子好依靠。前房的女兒跟丈夫商量,想把爹一媽一接來一塊住。丈夫說:“一個女婿半個兒,養(yǎng)老送終是應該的。”一商量好,夫妻二人歡天喜地來接兩位老人。村上的人們都夸這女兒女婿賢惠心腸好。也有人私下對這個女兒說:“當初你出嫁時,后一娘一施壞心眼,哭哭啼啼地咒你背時倒運,難道你忘了?”這個女兒為了顧全后一娘一的面子,轉(zhuǎn)個彎子說:“做一娘一的哪會想讓自己的女兒背時倒運啊?那是我一娘一舍不得我,才哭哩。其實越哭日子越發(fā)旺。”
人們都親眼看到了兩樣出嫁場面:哭哭啼啼的生兒育女,發(fā)家致富;笑笑瞇瞇的斷子絕孫,家敗人亡。所以人們真的認為姑一娘一出嫁時越哭越發(fā)旺。打這以后,姑一娘一出嫁時,女眷們都要痛哭一場。
滕家龍于川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