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鳥節(jié)(白族)
遠古時候,云南省鶴慶縣大干山中的歌泉邊上,有一個長滿野枇杷和杜鵑花的小村,名叫黃郁坪。這里住有一個名叫林音的白族姑一娘一。
林音家原先住在大干山腳的蜜臘村。三年前的一天,她去大干山上砍柴,半路上揀到一個雀蛋吃了,回家后便懷了孕。從此,她的父母和親朋就不再相認她,把她趕出了家門。林音受了親人冷待,幾次想尋短見自盡。但折過頭來一想,自己是個清白人,沒做過什么見不得人的事,糊里糊涂死掉也冤枉,便又鐵下心活下來。她向家里要了一點苦蕎和幾件生活用具,爬到大干山深處的黃郁坪來,在這里搭了一間茅棚,住了下來。她在山林中開了很多山地,撒上蕎子,種上燕麥,點上麻子,過著自耕自食的日子。
白天,百鳥同林音做伴,雀鳥唱著動聽的歌,為她解愁消乏;夜 晚,星月與她做伴,照著她績麻紡線。直到林音來到黃郁坪居住整十年的一天,她生下了孩子,一胎就生了十二個姑一娘一,二十四個兒子。
娃娃們生下地后,馬鹿來給他們喂一奶一,雀鳥來為他們唱歌,蜜蜂送來蜜糖,螢火蟲飛來照明,小白兔來幫忙照料……
野枇杷花開了十次,杜鵑花謝了十回,三十六個娃娃長大了,都能幫助阿一媽一干活了。春天,林音帶著孩子們翻地、撒種;夏天,林音領(lǐng)著孩子到林中去采摘果子;秋天,一娘一兒們一齊收割成熟的蕎子、燕麥;到了大雪降時,林音又領(lǐng)著孩子們安扣子、下陷阱捕捉野獸。一娘一兒們相親相一愛一,勤勤懇懇地過日子。
娃娃們到成婚年月了,西山正住有十二個山神,都來林音家求婚——他們要娶林音的十二個姑一娘一做媳婦。這十二個山神也很好,平時幫助林音母子做過許多好事,因此,林音便把十二個姑一娘一,分別嫁給了十二個山神。
十二個山神,一家一家相隔很遠,去來一次要半個月。他們不盤山種地,吃的東西全是各種野獸肉。十二個姑一娘一初到山神家,生活很不一習一慣。她們常請雀鳥捎信來,向林音母親討要苦蕎、燕麥等食品。林音是個有遠見的人,心想:女兒們結(jié)了婚,就要生兒育女,今后人口多了吃什么?她便決定到各個山神家去,教他們盤山地、種莊稼。
這樣,林音帶著二十四個兒子,依次到十二個女婿家,教他們種莊稼。山神住的深山里,四季不分,沒法分辨種莊稼的節(jié)令,林音便分別派她的二十四個兒子,輪流著跑到十二個女兒家去教他們按節(jié)令的日子播種、收割。路遠山高,跑遍十二家要很長時間。林音怕誤了女兒們種莊稼的節(jié)令,便叫兒子們飛速快跑,邊跑邊喊:“播種了!”“收割了!”……姐姐們聽到弟弟的叫喚,趕忙撒蕎子、種燕麥、點麻子……得到了好收成。
二十四個兒子,一年四季不停地在山區(qū)飛跑,呼喚播種收割,一個個累得口吐鮮血。這事感動了天神,便給每人賜一對肉翅膀。從此,他們便會飛騰,一天之內(nèi),便可飛遍十二個姐姐家了。后來,他們變成了二十四只鳴叫的雀鳥。這些雀鳥按照母親的吩咐,一年四季不停地呼喊播種收割,后人便把這些雀鳥叫做候鳥。
這些候鳥,始終沒有忘掉自己的職責,每隔十五天,便有一種候鳥飛來,呼喚人們做農(nóng)事。人們便根據(jù)候鳥的呼喚翻地、播種、追肥、灌水、除草、收割……年年都得到了好收成。人們便根據(jù)候鳥啼喚和出現(xiàn)的時間,訂成自己做農(nóng)事的不同節(jié)氣,這就成了今天二十四節(jié)氣的來歷。
候鳥不停地飛,不停地叫人們播種收割,叫得鮮血染紅了嘴殼、胸羽,變的越來越漂亮。渴了,喝一口山泉水;餓了,啄幾顆黃泡果,從不吃人們種的莊稼。人們?yōu)榱烁兄x候鳥的功勞,不傷害它,用糧食喂它。冬至節(jié)和清明節(jié)這兩天,所有的候鳥,都要到黃郁坪來給林音祝壽。這時,山區(qū)的人炒一些蕎粒花、燕麥粒花,到黃郁坪撒給候鳥吃。后人便把這個節(jié)日稱為祭鳥節(jié)。
章虹宇章天銘田遇春記錄整理